《觉醒年代》观后感(优秀8篇)

时间:2023-04-20 08:28:52 | 作文来源:小练笔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觉醒年代》观后感(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觉醒年代观后感1300字大学生 篇一

参加工作后,很少有闲情雅致追剧追的不亦乐乎,偶尔在网络上看到《觉醒年代》评分很高,是党史学习的优质教科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认真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剧中生动的镜头语言,让我深入剧情穿越时空,感受到在一百年前那个积贫积弱、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旧中国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建党一百周年的今天,在党和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今天,我们忆苦思甜,向史而新,更加深刻体会到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含着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叙事中心,从思想和文化变革的角度观照中国从封建社会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并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萌芽、传播,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历经百年,历久弥新。在历史的烟云中,再次活灵活现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不断寻求探索革命道路,不顾个人安危的民族大义情怀所折服。

陈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举着“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就是先让青年人觉醒,以此带动整个民族的觉醒。李大钊先生一百年前发出的“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至今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是青年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在观看整个全剧的过程中,我对以前碎片化的近代史人物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放在一个历史时代中,都鲜活了起来。他们都是动态立体的,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让人泪目。也想起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诗句。

剧中让人最气愤的是《巴黎和会》上列强想强权挑战公理,中国作为战胜国,而日本借助美、法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而当时的政府一再妥协,时而同意签字,时而暂缓签字。在此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了,面对国民的施压,中国代表拒绝签字。通过当时政府的态度,让中国老百姓真正看到政府的软弱无能,掀起了全民族反抗帝国主义浪潮。

剧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大钊先生动情的演讲:“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他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我坚信,一百年以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我想对先生说,现在的中国如您所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在观看完《觉醒年代》后,我一直在回味、思考,思绪久久不能平复。百年前的那些仁人志士,中共一大的平均年龄也就28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这代人如何有新的作为,其实答案就在剧中:我们要投入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不忘初心跟党走,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二

20xx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三

《觉醒年代》是官方为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为时间线,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百年前的觉醒年代,革命先驱尚在凄风苦雨中为抨击旧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强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为传播新思想而奔走呼号;转眼间岁月轮替,我们在获得科学与民主以及全面社会进步的基础上进入了“新觉醒年代”,站在一代一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应将客观、辩证地再认识传统文化、历史作为己任,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审视自己,收获历经坎坷却又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在多元丰富的思想争鸣中回溯传统,收获海纳百川的心态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志存高远,勇立鸿鹄浩志。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中国青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始终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确保党的事业灯烛辉煌,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当代青年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必须知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处于新阶段,我们必须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而我们要面对的是变幻莫测、艰难险阻甚至诡谲神秘。但只要我们肯打破常规,破开枷锁,稳中求进的同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就一定可以在这个多彩的时代谋好新局,开好新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四

《觉醒年代》的片头,采用隐喻的手法,使这组电视艺术的镜头语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画面,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之审美表达,既让全剧有岁月感,又点明该剧的主旨,有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咤风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群像,构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国大师人物艺术长廊,栩栩如生、高大伟岸的身影,每每让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乐,低沉、忧郁、伤感的哼唱,呜咽哀号般的曲调,苦闷、压抑、无助、困惑、迷茫,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闷之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还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剧中主人公版画群像展示,让观众的思绪,瞬间穿越至百年前的历史片场,营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画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鼓舞军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具有战斗性,更具有革命性。运用版画这一艺术到《觉醒年代》片头中,不仅在起承转合的节点上,体现故事的叙事策略,更是内容方面的拓展,从视觉到内容上,多维度展现剧中人物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该剧还引用了纪录片的元素,许多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历史深沉感,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表现出来。

剧中呈现的老北京黄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车辙、行走的骆驼、叮当的驼铃,以及民国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人物的穿着,或西装,或长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属纽扣都颇具年代感——这些真实的画面扑入眼帘,岁月沧桑的历史感,便涌上心头。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 篇五

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1919-2022,一百零三年,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百年前的事迹,却影响了百年后的我们。

“四万万人有一条心,中国就不会亡。”这是《觉醒年代》中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说的一句话。也许现在的“团结就是力量”是形式主义。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形势严峻的年代,为了救国,每一个人都在牺牲自己,燃烧自己。听闻北洋政府没有拒绝签订合约的意思,并且无端阻止学生们的游行,抓捕学生。此等恶行怎能不群起激愤,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们的号召之下,全国各地,学生,工人,商人,一批一批的普通人涌入到罢工的行列。这是影片的最后,当然也是五四运动的最后,这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

短短不到五十分钟的影片,却也感触良多。与其说我写的是一篇观后感言,不如说这是一个当代青年的反思和感慨。正真意义上的明白了弱国无外交到底是什么意思,即使在当代宣传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大环境之下,也有战火四起的国家,也有因为战争而分崩离析的家庭,也有无家可归的人,也有在辩论厅里即使舌战群儒也无济于事的外交官。而我却庆幸,是那群先驱们,敢于站在满分作文网列强面前,蔑视他们的不耻之举,是他们笔挺的腰杆,抵挡住了资本,让那片红色的爱国热血流淌在每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百年前,满是屈辱的合约摆在那帮腐朽之人的面前,他们懦弱的双手颤巍巍的拿起笔,想要签下自己的姓名。他们却从未想到,有一群青年们,高举着用红色鲜血沾染的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旗帜,站在华夏的每一处角落高喊:“捍卫主权,拒签合约!”,像是有力的双手,硬生生的将握笔的手从合约上拿开。

1919年的《新青年》,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今天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是郭钦光,也不能理解面对冰冷的枪口,他们是怎么面不改色,面对政府的镇压,是怎么底气十足的喊到:“不独立,毋宁死!”而我们却极少冷眼旁观他人,永远有一颗炽热的心,救助溺水者、疫情志愿者、最美的逆行者种种这些,都有我们的身影,我们也已长大,肩上背起的不再是书包,而是创造更好的中国的重任。

而当下的青年,谁又不愿意将我们青春的热血力量,浇灌在华夏的大地上呢。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六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有一些人已经觉醒,也正是他们,才使中国翻天覆地!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许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革命大家,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人们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自己的工友朋友们没有领到工钱,便大过年的用自己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人们,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人们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希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剧情中陈独秀为了发扬新文化,不惜一次次与权威大家斗智斗勇,这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感谢《觉醒年代》,它让我见识了先烈们是怎样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奋斗,也让我明白,唯有拥有知识和胆魄,才能改变命运,改变时代!

觉醒吧!同学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精神改变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900字 篇七

我愿做最后的火炬

李世麟

一百年前,军阀混战,社会中处处都有“吃人”的封建礼教,腐败与黑暗充斥了整个旧中国。这些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被吃”,让当时之社会,当时之中国病入膏肓,无药可医。面对这样的中国,是参与“吃人”,追随封建,还是殚精竭虑铲除推倒这个发着霉、烂着疮、流着脓的老房子,我们的先辈选择了后者。

一百年后,“吃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先辈,我们会称他们为英雄,会说这盛世如你所愿。但当时的他们终究不是预言家,他们看不见如今的盛世,不知道那个他们梦里的新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建成,更不用说自己当日的牺牲是否被人铭记,自己满怀的信念是否被人传承。但是,尽管前路茫茫,尽管前路被黑暗所笼罩,他们知道若没有第一个敢于照明前路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人每天在“吃人”,在“被吃”,若没有第一个开拓新路的人,就不会阻止那些发着恶臭的封建礼教在这黑暗中成长。他们在牺牲时,在用生命与黑暗斗争时,心里想的不是亲人,不是自己,而是革命信念与民族大义。为了建成一个可爱的中国,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性命,多少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垂垂老矣的母亲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那些反对他们的人,那些加入“吃人”反对革命的人,他们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阳,让这个世界黑暗无光,只留下黑暗与恶臭,但他们绝对无法遮住民主的光芒,如果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拉动历史前进的车夫,那么民主就是帮助历史前进的车轮。新文化运动只能用民主的力量才能让历史前进的车爬越封建礼教的那道高山,找到被高山挡住的光。

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铺出来的。在那个年代,他们用热血一笔一划写出的青春与信仰,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国家的成败全在这个国家的青年身上,他们骨子里流出的爱国情怀与精神文明是这个国家的顶梁柱。先辈们手中的火炬已经传递给我们,先辈们心中的信念已经传承给我们,当代青年啊,该觉醒的不只是当时之中国,更应该是现在的我们啊!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成为一个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励志少年!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太阳,我愿做最后的火炬!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八

是哪些人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怎样成立的?是哪些人为中国的发展寻求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从何时源起?《觉醒年代》都会为我们揭开答案。

是在__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和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地探索,在黑暗中抱团寻求光明,他们进行激烈的交流,思想的交锋,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幸福。推动社会的是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他们热情高昂地传播新思想,猛烈地抨击旧文化。

剧中的伟人表达着人类的感情,而并非冷漠无言,他们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将他们的故事细细向我们讲来,他们会笑会哭,一个个活灵话现。陈独秀散发着知识的光芒,有着先觉者的超前思想;李大钊为人淳朴善良,关心工人;陈延年,陈乔年坚守原则,真诚且吃苦耐劳;蔡元培,北大校长,决心改革,深沉稳重;鲁迅,沉默寡言却心系人民,但他们也是真真正正地为中国做贡献。如辜鸿铭的《论中国人的精神》则是一响警钟敲响了中国人的心灵,他有着知识分子的高傲,但也有着中国人的风骨。

现在的青年,也应像当年的北大学子一样,孜孜不倦,为国效忠。承担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向上,奋勇向前,有着新一代年轻人的风貌。李大钊先生说过:“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看,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他叫醒了无教青年,也叫醒了时代,我们应从《觉醒年代》中找到觉悟,保持初心,推动中国不断发展。

“以实践、奋斗,坚忍,简朴为信条,联合全国的青年开创中国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