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多国运动员盛赞北京冬残奥心得【最新4篇】

时间:2022-11-08 13:12:22 | 作文来源:小练笔

2022多国运动员盛赞北京冬残奥心得 篇一

3月4日冬残奥开幕式,朱颖佳早早就来到鸟巢,迎接观众的到来。不久之前,也是在这里,她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观众进退场引导工作。但这一次,迎接的观众有所不同——她所负责的8位观众都是残障人士。

朱颖佳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此时是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工作人员。她要与30多家观众归口单位联络,确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陪同人员、是否需要提供轮椅或其他特殊服务,从而规划好残疾人观众座席安排、进退场预案,准备器械与陪护工作。

即使对于鸟巢观众席和走廊已烂熟于心,但开幕式前,朱颖佳仍不厌其烦地确认所有流线,还亲身体验残疾人观众的进撤场流线。从下车开始,一直走到鸟巢的看台就坐,观察整个流程是否顺畅。每次踏勘下来,要走3万多步。

3月4日刚过6点,朱颖佳就提前守候在11号电梯前。随着电梯数字的变化,电梯门缓缓打开,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残疾人观众。从电梯到看台,一路上她和陪同人员确认流线及时间,确认观众的身体情况,指引观众和陪同人员到指定位置,然后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残疾人观众。开幕式当晚,她将自己所负责的8位肢体残疾人观众顺利送达看台,临走时还反复嘱咐每位观众及其陪同人员,如果需要提供帮助,可以随时联系她。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看台多了一位残疾人观众,朱颖佳沟通得知,原来他们是好朋友,想坐在一起观看,于是朱颖佳及时协调座椅,不仅满足了两位观众的需要,还让陪同人员也有地方可坐。

一直忙到5日凌晨1点,朱颖佳才回到办公室。开幕式观众进撤场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朱颖佳和伙伴们又立即投入到闭幕式的准备工作当中。朱颖佳说:“我很幸运能在现场见证,并且参与其中、奉献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奥运圣火进场前表演的《冬残奥圆舞曲》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令人惊艳的节目之一。节目一共有90名演员参演,其中约有一半是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李桢正是这个节目的导演团队成员之一,同时,作为聋哑演员的手语指挥,他也登上了鸟巢舞台。

2022多国运动员盛赞北京冬残奥心得 篇二

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开启。在这个中国民间“龙抬头”的日子,冬残奥会正式拉开帷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

如果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空灵而浪漫”,那么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给人浪漫观感之外,又多了温情和力量。从残疾人演员用手语深情“演唱”国歌,到视力残疾学生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再到视障孩子根据想象画出笑脸……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绽放,每一种绽放都给人温情和力量。

视障运动员李端点燃北京冬残奥火炬的那一幕,尤其令人动容。由盲人点燃主火炬,在冬残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蓄力,到小心用手摸索,再到成功点燃,整套动作让人瞬间破防。有网友评论说:“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全场掌声雷动,是对李端的由衷致敬;声声加油,更是为自强不息而点赞。

“生命的绽放”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主题。开幕式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其中多个表演都由残疾人挑大梁。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是对“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理念的生动诠释,更让人感受到残疾人自强不息、挑战自我的精神追求。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中国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组委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两个奥运“同步筹办、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无论场馆建设还是竞赛组织,无论疫情防控还是赛事服务,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北京冬残奥会将成为各国残疾运动员发扬拼搏精神、展现自强不息风貌的平台,北京冬残奥会将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书记曾指出:“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体育赛场中,每个残疾人都能在人生跑道中靠拼搏实现出彩人生。

在冬残奥会开幕前夕,《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__)》正式发布。蓝皮书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而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将对这个群体产生深远影响。

从《“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到《“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一项项制度设计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必将为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展示体育才华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雪容融”接棒“冰墩墩”,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接棒冬奥会会徽“冬梦”。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一共设有6个大项,78个小项。接下来的9天里,运动员们将在这里绽放自我、超越自我,北京冬残奥会的冰雪赛场,就是全世界运动员圆梦的舞台。

2022多国运动员盛赞北京冬残奥心得 篇三

一说起冬奥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企业管理部主任李勇就打开了“话匣子”。

冬奥会期间,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计派出20__余名保安员,参与到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2个比赛场馆、海淀区7家签约酒店及3家保障酒店的安保工作中,负责人员安检和秩序维护。“为了完成好这项任务,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安保方案,做好人员调配,对保安员进行全方位培训等。”李勇说。

做好安保工作并不容易。负责冬奥场馆的保安员除了要接受防疫培训以及创伤包扎、心肺复苏等医疗急救方面的训练外,还要接受冬奥知识、赛事礼仪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例如花滑项目,比赛进行中现场要尽量保持安静。保安员在执勤过程中不能因自身行为影响运动员比赛和观众观赛。如果有观众在运动员完成动作前出现大声喝彩、鼓掌等情形,保安员要用手势或肢体语言及时制止。但当运动员完成比赛后,观众不仅可以起身鼓掌,甚至被允许向冰场内投掷毛绒玩具。像这样的赛事礼仪,现场保安员都要提前熟记。”李勇说。

这是李勇人生中第二次参与奥运,上一次是20__年北京奥运会,他引以为傲,“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他说,20__余名保安员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们以此为荣。“安保人员、志愿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他们辛勤工作、默默付出,都是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的‘幕后英雄’。向他们致以敬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伊彤一直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在北京冬奥会上,共有2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其中有4项技术是在全球首次推出,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力量。”伊彤自豪地说。

伊彤介绍,早在20__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即设立“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全面发挥科技对冬奥的支撑作用。她所在的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也积极参与其中,承担了多项“科技冬奥”的重点专项项目。“‘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面向冬奥会实际需求,围绕办赛、参赛、观赛、安全、示范5大板块部署科研任务。几年来,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示范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了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为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和高水平参赛提供了有力支撑。”伊彤说。

提起这些科技成果,伊彤如数家珍:国家速滑馆已成为绿色低碳和智慧场馆的代表;火炬能够在大风、低温环境中稳定燃烧,实现“永不熄灭”;通过机器人完成水下火炬传递,则展示了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实力;开幕式上,由4万多块LED模块组成的LED地面显示系统为大家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和装备,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5G+8K”、云转播平台、VR观赛、智能语音服务等方面开展的研发攻关,则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塑造了冬奥的“科技感、未来感”等等。

伊彤表示,这些科技成果,既是冬奥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北京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后奥运时代,要让它们在城市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让冬奥科技成果成为推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动力。

2022多国运动员盛赞北京冬残奥心得 篇四

3月4日晚,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胆的方式 最精彩的一幕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朋友带来触动 努力收获荣光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以上就是小练笔为大家整理的4篇《2022多国运动员盛赞北京冬残奥心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