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600字大全

时间:2022-10-21 13:25:32 | 作文来源:小练笔

 【第1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傅雷家书》,收获颇丰。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1954-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一本优秀的青少年思想读物,是教导儿女的经典名著。他们呕心沥血地培养着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最后成为艺术家、钢琴家,是培养儿女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和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是一件多么伟大而幸福的事,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我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便一定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你足够的回报,但学术和艺术方面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复”,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方面上,就一定可以获得较大的进步。

傅雷夫妇和孩子们相互写信,让对方了解他们的生活,要知道这个时代写信是多么可笑,因为现代的通讯技术如此的发达,不用写信这么麻烦,可只有读完《傅雷家书》,才会发现读信时莫名的亲切感,像自己便是收信人一样。

在这其中,有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有父亲对儿子的担忧,也有父母对远在他乡孩子的思念。傅雷对儿子在教育和礼仪方面比较看重,体现傅雷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教导,在各方面对儿子进行指导和鼓励,并不是以命令的口气,而用一种商量和建议的语气,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充分默契,好像已经抛开了父子的身份,真正地成为了艺术和文学上的知己与朋友,语言平实朴素,字里行间也盈满父爱,让人感慨万千。

傅雷不仅对儿子指出了人生方向,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而我们的父母也用他们的爱感染着我们,扶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我们要用心体会父母的爱,因为他们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也要沿着正确的道路,不忘初心,一路披荆斩疾,勇往直前!

【第2篇】

《活着》读后感

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余华老师用最朴素的文字,将人世间的所有痛苦都揭发出来。对我们来说《活着》已经远远不是一部小说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是一本教我们面对低谷的哲理书。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战争等各种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变的支离破碎,只留下了一地的残渣。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徐福贵一生经历了从任性纨绔的富家子弟到贫穷苦难的孤寡老人的变化。徐福贵目睹了所有亲人死于自己面前的残酷现实,也经历了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时期。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变迁共同构成了福贵苦难的一生。然而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乐观、坚强的活着。他让我们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文革也更清晰的了解了这个社会,了解了人生的意义。

徐福贵的那种艰难的生活,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担当、所能忍受的,但徐福贵可以把生死看的比什么都淡,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里包容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徐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在福贵年近古稀之时,整日以一头耕牛为伴,他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也看不到他对世道的一点厌倦,对于徐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印象很深的是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余华的这句话是直刺人心的一笔,读后感让人对自己的活着进行了反思。在我的理解中,人生在世,不怕贫穷,不怕孤独,最怕的,是绝望。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感到绝望的人。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到绝望时,即便是老天给他机会逃离这个处境,他也未必能挣脱出这个阴暗绝望的牢笼。当一个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时,即便是身处艰难险境,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活着》全文都是悲伤调,可字里行间却能渗透出种种力量;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未来的自己不会痛心于现在的自己。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的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