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读后感600字

时间:2022-10-19 13:32:51 | 作文来源:小练笔

【第1篇】

没有时间流过的村子

“这个人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湘西边境村子里的翠翠,留下了和溪水一样的忧愁。沈从文先生的一篇《边城》,用文字如画笔,将我们拉到了他的家乡,那是个没有时间流过的村子。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那里有很多琐碎事,那里总是风和蓝。那是个有着吊脚楼、竹筏、小周的湘西水域,似乎能呼吸到那充满水汽的空气,清新湿润,人被笼罩其中,仿佛净化了灵魂,脱离世俗,重获了新生。一阵和风吹来,夹杂着几分情窦初开的青涩与美妙,也带来了这个悲喜难定的故事。

在沈老先生的书中,一直饱含热情描绘着故土风情和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情感,它们都在这个自然淳朴的边城里毫无修饰地展开了。那年端午,在河边遇见了他或她,稚趣的言语,意外的邂逅,于是,一种不可言状的情感便毫无防备地触到了彼此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那里生了根发了芽,以致夜里的歌声也仿佛插上了翅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坐在那白日里为强烈阳光晒热的岩石上,我们和翠翠一起惆怅……

我想,大概也只有沈从文才能写出如此宛若自然天成之作了吧。在外漂泊的生活,让他看透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更加激发了他对家乡题材创作的灵感,于是卸去世事,脱下尘俗,便有了翠翠,有了爷爷,有了天保,傩送,有了由内而外散发的纯善温润的人性之美。没有外界的浮华和喧嚣,边城仿若一个世外桃源,质朴自然,又似一曲清丽哀怨的田园牧歌,优美纯真。

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沈从文的趣闻,是回忆他第一次做教授时上第一堂课的窘态:一个堂堂的大学教授第一节课害羞地站在讲台上十几分钟没说话,又用十几分钟讲完了原准备两小时的课,更在黑板上写下“这是我第一次上课,胆小所以……”的句子惹得学生哄堂大笑。读了《边城》,我才明白这原来只是他如水城一般质朴的真性情流露罢了。而世人将“国学大师”之称赠予他,则又归功于他那文弱的书生气下隐藏着的刚毅。《边城》中的翠翠没有因为爷爷和傩送的离开而寻短见,她只是平静而坚强的等了下去;天保也没有因为催促已心属傩送而颓废或哭泣,因为他是一个男子汉,他选择了下险滩,即使最后面对的是死亡,他也没有退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走的路。一部作品,其实也是作者某一面的真实写照,所以我坚信沈从文大师一定是位质朴、祥和、骨子里透着一股刚毅的文学巨匠。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起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第2篇】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读《骆驼祥子》有感

憨厚质朴的祥子,大胆泼辣的虎妞,残忍霸道的刘四,勤劳能干的小福子......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在老舍笔下跃然纸上,他以老北京为背景,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为线索,写下了这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骆驼祥子》。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反映出老舍先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旧社会对人民的摧残与迫害。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而祥子的梦想不过是通过劳动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是祥子本是农村人,才到城市谋生,带着老实、健壮、坚忍的品质,选择了当时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可天公不作美,经历了三起三落,连遭生活的打击,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变得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成为了行尸走肉。

老舍先生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他总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来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骆驼祥子》我一二再再而三地细细品读,每次却都是由一懂半懂作结。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幽默诙谐,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老舍先生是用文字绘画的丹青妙手,勾描人物,涂抹风景,无论笔墨或浓或淡,那力透纸背的功夫,令人捧腹的幽默,一看便知只能是他的。他不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了诱惑读者而故意雕饰文字;他不板面孔,不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是全凭思想牵拉着笔头,化技巧与无形,文章自然、率真地让情感从心底流淌出来。

此作品怎么也算的上一部悲剧,迁思回虑,倘若祥子一直坚定信念,并且摆脱农村小农心理,专心拉车;倘若小福子没有自杀,虎妞没有爱上祥子;倘若孙侦探未骗取祥子钱,刘四未耍脾气;倘若啊,倘若一切都没发生......那结尾会是皆大欢喜吗?能否会为整本书画上一个美好而又圆满的句号呢?也许并不如此。我想:假如命运不公,生活不顺,那就学会坚强、自尊自爱、好好把握时光,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坐立于桌前,雨点滴答滴答的打在窗沿,又一次翻开了写满人情世故、社会百态的《骆驼祥子》,浸染书香笔墨,遨游于老舍先生的世界......

【第3篇】

跨越时空的感召

清晨,聒噪的蝉声由远及近,宛如刚睡醒时的耳鸣。我端坐在桌前,翻开这本陈旧的书——《平凡的世界》。轻轻抚摸,指尖传来刺痛,将我的思绪带回那个平凡的年代。

故事围绕在县里高中读书的少年,孙少平展开。那个年代,读书的大都是富家子弟,而富家子弟大都不爱读书。于是,就形成了这样讽刺的一幕:整个班级只有孙少平一个与知识毫不相干的人在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教师。可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受过的教育让他不甘平凡。尽管他没有财力,没有势力,有的只是随处可见的一腔热血。而他的哥哥孙少安就截然不同,他选择在家乡靠种地维生,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弟弟毅然决然地离开也给他带来了思考,他用赚来的钱建窑烧砖。润叶、金波等人也都踏上了各自的道路,在平凡的世界中努力地活着。

整本书都充斥着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予人生活的希望。“世界”不仅仅指成千上万人组成的大千世界,也指身边人组成的小世界,书中的每一个人都不甘平凡,但又都在不觉间归于平凡。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不平凡的光芒。孙少平舍身救助曾伤害过他的人,孙少安为家庭大胆创新,润叶不畏身份大胆示爱······所谓积极向上的力量,正是他们敢于拼搏的力量。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优渥的环境,有开明的父母,有明确的目标;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幸的,我们没有一腔热血,没有拼搏的动力,没有可贵的品质。因此我们更要努力,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

在平凡的世界中,人们却总是想着不平凡。或许,大家都没能理解平凡与平庸之间的差距,人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平凡可能不是高尚,但平庸一定是低俗。平凡并不是可耻的,而是光荣的。因此,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