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700字初中

时间:2022-10-15 13:39:29 | 作文来源:小练笔

走华夏山河,看历史苍茫

——阅《文化苦旅》有感

他,放弃畅达的仕途,苦苦寻找中华文明真正的穴位。

他,辞去体面的校长职位,只为唤醒沉睡已久的民族自信。

他,就是余秋雨。中华文明的发掘者,民族自信的唤醒者。

初读《文化苦旅》时,我惊奇地发现,它平淡无奇,很难吸引读者的名字之下,竟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轻轻翻动散发墨香的书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聚成文字,展现在我的眼前。

透过这些文字,我看到了都江堰,看到了郡守李冰的坚守与执着;透过这些文字,我看到了道士塔,看到了中华文明流失的无奈与辛酸;透过这些文字,我看到了宁古塔,看到了流放学者的悲凉与痛苦……

目光掠过一行行文字,我的喜怒哀乐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好像是我亲身漫步在那些古迹之中。我漫步敦煌为沙漠中那眼月牙泉而惊喜,我端详天一阁,为它所遭受的灾难而感到愤慨;我将目光投向山西,感慨山西票号及晋商的败落;我流连苏州,赞赏它的温婉与坚韧;我放眼海南,陶醉于它的明眸皓齿,嫣然笑靥。

书中,作者余秋雨于敦煌境内攀爬鸣沙山的一段文字在我脑中盘桓,久久不去:“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他在茫茫的沙漠中,灼热的阳光下,耗费数小时竭力攀登鸣沙山,但当他真的置身于峰顶时,却望着山脚下清澈妩媚的月牙泉后悔不迭。鸣沙山顶的徘徊与仿徨提醒着我们,选择好人生之路,直接决定了我们努力的价值。不懈的努力固然不可少,但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更为难能可贵。《文化苦旅》的文字温润如水,滋养着我的灵魂。

余秋雨先生在书中写道:“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联在一起。”我想,这也许便是《文化苦旅》书名之含义罢。在山水中解读历史,在历史中感受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有了文化的浸染,那山,那水也多了一层意韵,如同美女面上的薄纱。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也开始向往,不是向往那奇山异水、名胜古迹,而是向往那些看似平凡无奇,却承载了厚重文化底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