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传奇》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2-10-13 13:27:32 | 作文来源:小练笔

梦回少年

———读《辛弃疾传奇》有感

从金戈铁马回到灯火阑珊,历尽千帆,他依然是那个不忘初心的少年。

——题记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大,装下了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在历史书上,我轻轻翻过一页,那里面蕴藏了一位少年纯真的家国情怀……

公元1140年,一颗巨星划破天际,降临在了齐鲁大地。他叫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那年,家乡正被金人攻占。这一年,宋金之间又打了一仗。这一战宋人可谓名将辈出,岳飞、刘琦、韩世忠等诸多将领在各自的战场上奋勇杀敌,一次次地击退敌军,在南宋贫瘠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壮山河的家国保卫战。他们的英雄事迹传遍千家万户,这也在幼年辛弃疾的心里种下了一颗保家卫国的种子,它不断地成长,逐步引领着辛弃疾迈向梦想。

然而,两年之后,在佞臣秦桧等人的陷害下,抗金名将——岳飞父子的性命,连同南宋最后的倔性和尊严一并献给了金人,南宋向金俯首称臣。这一场战斗以金人不胜而胜,宋人不败而败拉下帷幕。至此,都城临安又换得了片刻安宁,西湖又开始了歌舞升平。

朝廷的阴柔萎靡代表不了宋人的意志。不堪压迫和屈辱的各地宋人,纷纷奋起反抗,自卫护国。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辛弃疾也在其中初露锋芒。他与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携手共进,打得敌人节节败退,一路高歌猛进。凭借着高超本领和过人胆识的他,也深得人心,名声大噪。后来,他南下与朝延联络,归途中听闻了挚友耿京被叛徒杀害,义愤填膺的他仅率领五十骑兵便夜袭敌营,活捉了贩徒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他,以五十对五万,毫发未损且全身而退,有勇有谋,像弃疾这样的文武全才,如果遇到开明的君主,可堪比韩信沙场点兵,可堪比霍去病封狼居胥,只可惜宋高宗既不是汉高祖,也不是汉武帝,满身武艺竟埋没于此!

此后的他陷入了朝廷内部纷争之中,屡遭贬谪,再与战场无缘。英雄无用武之地,满腔爱国热血的他决心化利剑为软笔,却再难抒雄心壮志。先后献《美芹十论》、《九议》等,他将最后的希望也寄予其中,但天意弄人,它们的结果无一不是石沉大海

一头猛兽被拔去獠牙和利爪,还怎么再发出震天动地的咆哮?又怎能再震慑一方?当朝廷再次想起辛弃疾时,他已经年过花甲,彼时金人大举南侵,宋军兵败如山倒,毫无招架之力。纵使他万丈豪情分毫不减,却再没有了力量。“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68岁的辛弃疾早已重病不起,最终隐恨西去。

辛弃疾一生的愿望是驰骋疆场,策马扬鞭,不曾想令他真正闻名于世、千古流芳却是他的文采辞意。

尽管千年已逝,人们仍会在元宵佳节,念起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失意时,人们会感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人们心有愁绪时,会吟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每当我们仰望这座“青山”时,总是能清楚地看到那个,从万里江山到灯火澜珊,不改初心满腔热血的少年身影。那个身影就像一个风向标,时刻提醒着另一个少年,不忘初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