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后进生的基本特点及其转化

时间:2024-08-28 10:46:56 | 作文来源:小练笔

中小学后进生的基本特点及其转化

  在学校教育中,常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等。学困生也叫“后进生”,是指在学校、家庭或社会的学习生活中,行为违背学生行为守则,完不成学习任务,在学校、班级、社会中存在一定越轨行为的中小学生。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原因之一:主观的原因。后进生大多存在贪玩、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错误等主观原因,造成学习能力差、成绩差。成绩落后时又没及时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家长的重视,久而久之,在学习上丧失了信心。

  原因之二:家庭的原因。父母离异或者工作繁忙,孩子无人照管,缺乏父爱母爱,任由其自我发展,使得孩子容易产生行为越轨;或者孩子长期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长大,缺乏独立性行为能力,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学习遇到困境就逃避,进而成为后进生。

  原因之三:教学的失误。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素质基础不等,吸收知识的速度不同步,而通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使得后进生感觉被忽视了。进而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不愿举手发言,或向教师提问,由此处于“陪课”状态。

  原因之四:社会的原因。基础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这些不同区域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就容易形成后进生。

  二、后进生的基本特征

  (一)从学习动机来看,很多后进生还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也没有个人的学习目标,他们最心动的是同学间互相追逐,尽情玩耍。

  (二)从兴趣效能来看,“好新鲜”“见异思迁”“三分钟热情”是后进生典型的特征,兴趣的效能性低。

  (三)从心理状态来看,后进生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内心充满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常有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四)从意志品质来看,后进生缺乏自觉性和意志力,学习和活动缺乏耐心,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依赖于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后进生具有可变性,作为教师应牢固树立“两全”观念,根据后进生的特点有效地做好转化工作。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笔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63人进行调查后,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扶植表面冷漠而内在极强、极敏感的自尊心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作为一名教师,特别要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讲究方式方法。作为教师要教会后进生学会自我调整行为,一句恰到好处的表扬可能便是后进生进步的开始。“你太没用了”“我对你失望极了”等这类话只能使学生更加“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调查中40%的后进生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无用。对于这种学习成绩较差和平时表现较差的后进生,尤其要运用归因理论,正确指导他们自己寻找其“差因”和“差点”,使积极性得到激发。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把微笑带进课堂

  课堂教学地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学处于最佳时间,知识信息量比例最大、最集中,而后进生知识信息处理接受慢,面对课堂上知识信息量超大,思维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心里感到焦躁。他们反映说,“上课时心里很烦,总希望早点下课”“上课时思想总不集中,会走神”“上课时,老师对我们上课跟讲故事一样就好了”……反思一下教师的教学,可以得出:教学方式不生动,太呆板,练习少而且单一;高强度、密集的信息传播,留给学习的思维时间短;实践作业游玩形式少,乏味等。因此,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必须改变,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学生一个愉快、轻松的心境。

  (三)教师要创造条件,增强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引导得好,就能发挥积极作用。许多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常常得不到学习表现的机会,发言轮不到他,读书轮不到他,处于“陪课”的状态之中,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学习毫无兴趣。

  “学习差就什么都差吗?”由于“光环效应”的影响,他们的长处被大量的短处掩盖了。孔子说“有教无类”,这意味着施教者应给予人们同等的教育,不应有所歧视。教师应挖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比如有的后进生成绩差,但字写得工整,就让他出墙报。

  (四)多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合力助推转化工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统一合力,协调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全面综合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关系中,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多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会使转化工作更加扎实,更加有时效。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的五大秘诀:

  秘诀一:让学生感到整个集体在爱他

  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后进生们几乎是从读小学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不要让某个后进生只感到是老师在爱他,而要让他感到是整个集体在爱他。甚至有时候,教师要把自己对后进生的爱隐蔽起来,不动声色地转化为集体对这个学生的爱。

  有一年刚开学,我组织学生讨论新学期打算,这时站在教室门口的我,看到教务主任正远远地向我走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学生,垂头丧气的。走近便悄悄对我说:“我安排了一个留级生在你班上……”

  然后,我把这学生领到教室门口,很兴奋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我们班上迎来了一位新同学!”同学们一听我热情洋溢的口吻,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新同学还没有座位,这时候,我完全可以动员前排同学:“你暂时先和旁边的同学挤着坐一下,把你的课桌和椅子给新同学,让新同学先坐下,好吗?”但这样一来,新同学感受到的只是老师的温暖。我决定让同学们主动让出自己的桌椅,而且要营造一种纷纷让出桌椅的场面。

  于是,我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新同学还没桌椅呢!”这其实是一句暗示,听见我“叹息”的孩子们都听懂了我的暗示,好几个孩子都举起手来并急切地说:“用我的桌椅吧!”说着他们还站了起来。

  几个孩子的举动,又“提醒”了其他同学,几乎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我“只好”带着新同学坐走到了前排一套已经让出来的桌椅前。这场面,显然让新同学非常感动。后来,这个学生在班上很阳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唤起对自己的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口之一。

  秘诀二: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只有意识到自己很有多优点,他才可能奋发向上。

  最近二十年来,我每当接触一个后进生,第一次谈话,往往是问他:“你有什么优点?”但很遗憾,几乎所有被我问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表现——先是一愣,脸上迷惑,好像在说:“什么?我还有优点?”但如果我问:“那你有什么缺点呢?”学生则往往不假思索地“一二三四”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缺点。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培养”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却不认为自己有优点的孩子!

  学生说不出优点,我自然会启发:“怎么可能呢?没有优点的人是没有的。比如,你爱你妈妈吗?”

  “爱呀!”学生马上回答道,同时会以一种很奇怪的表情看着我,好像再说:“我怎么可能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呢?”

  我笑了:“你看,你有孝心,这不就是优点吗?”

  这就样,在我这样的启发下,孩子会慢慢说出诸如“我是自己走路上学的”,“我在家经常扫地的”,“我肯帮助同学”,“我乒乓球打得不错”,“我同情弱者”等等优点。

  我们做教师的,正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

  秘诀三:允许学生不断反复

  不少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见不得后进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他们往往这样批评:“你不是说要改正吗?怎么今天又犯了?你写的检讨还在我这儿呢!”

  我理解这些老师的心情,我年轻时也见不得学生反复违纪。但是三十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其实,反复是后进生的特点。仔细想想,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别是什么?是不犯错误吗?

  不是,优秀学生也犯错误呢!但优秀学生是偶尔犯错误,后进生是经常犯错误。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以,反复应该是后进生的重要特点之一。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做教师的就会理解甚至允许其反复。这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有了这份宽容和期待,我们便会多一份从容与平和,面对后进生我们的眼光会柔和许多,这柔和的眼光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信任,进而在心里接受而不是排斥老师的帮助。

  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从来不要求学生绝对不许犯同样的错误——连大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是尽量希望学生犯错误的周期长一些,而且越来越长,最后渐渐克服某些坏习惯。

  秘诀四:学会正确的表扬和鼓励

  我对取消批评,无原则的所谓“赏识教育”一贯持质疑态度。问题不在于该批评还是该表扬,而在于面对具体的学生,我们要研究他缺乏什么,他更需要什么。

  批评的同时不要放弃表扬。后进生犯了错误,当然该批评,甚至如果犯了严重错误还必须按学校规章制度予以必要的惩罚。但在批评的同时,我们也不要放弃表扬。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从来不缺批评,而是缺少表扬。难道是他们是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吗?不是,是我们的偏见妨碍了我们发现他们的优点。

  表扬要多多益善。表扬的力量的确是无穷的!一般来说,鼓励和表扬,绝对多多益善。当然我说的是那种实事求是的表扬,而不是牵强附会或虚情假意的所谓“表扬”。

  我曾经教过一个班有很多后进生。对付和转化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严肃纪律外,我的“法宝”就是表扬。当然,这个表扬也尽可能转化为集体的表扬。

  那时候,我每周末都要在全班举行一次“全民公投”,评选出当周进步最大的同学。凡是获得票数最多的前十名,我都要征求科任老师的看法,然后给这十位同学以两个奖励:

  一是周末带着他们去公园或野外玩,那可是孩子们和我最开心的日子;一是给家长发报喜单。孩子很开心自不必说——他们很乐意把报喜单给爸爸妈妈签字。家长也很开心,而且感动。他们给我说,孩子打读小学起,就不断挨批评,班主任常常打电话给家长告状,要家长“狠狠管教”一下孩子。

  如果是班主任请家长“来学校一趟”,那他们更是胆战心惊,十分不愿去学校但又不得不去。而现在,这对家长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秘诀五:暂时降低要求

  我这里说的暂时降低要求,指的是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我们对后进生的要求不要一下子提得那么高。如果要求后进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会丧失信心的。相反,适当降低要求,给他们一个“过渡期”,他则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步进步。

  对行为习惯降低要求。

  我教高一时发现一个男生吸烟。我年轻的时候肯定会大发雷霆。

  这个学生说他从小学就吸烟了,已经习惯了。所以,我耐心地和他谈心,让他真正明白中学生吸烟的坏处,首先不是道德上,而是健康方面的。

  谈心的过程持续了很长,最后我对他说,我不要求你一次性戒烟,但你得给自己订个计划,每天或每周递减吸烟量。他认真想了想,说第二天告诉我。

  第二天,他告诉我,以前是每周两包烟,现在他打算争取每周一包烟;做到之后,再减量,争取每周半包……我同意了。

  我说:“我不可能每天都守着你,监督你的只能是你的毅力和良心。不过,如果哪一周做到了你的承诺,就告诉我一声,算是给我报喜。如果没做到,不要紧,第二周重新开始。我相信你!”计划开始的第一周周末,他很兴奋地告诉我“做到了”,那一周他只吸了大半包烟。

  但是,第二周周末他没来报喜,我知道他没能战胜自己,但我也没找他谈。第三周周末他依然没来报喜,我也依然沉住气等待着。第三周周末他又来报喜了……就这样,经过大半学期的时间,他终于告别了吸烟的恶习。

  对学习成绩降低要求。

  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已经极其薄弱,学习习惯也非常糟糕,当然学习兴趣更是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你要求他们马上就冲到前面,不可能。

  我在拙著《爱心与教育》中,曾专门谈到如何先降低后进生的学习要求,然后慢慢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的方法。简单地说,我就是根据不同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不同程度地降低要求。

  或减少作业量,减轻作业难度;或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布置带有个性特色的作业;或干脆不布置作业,而是叫他抄写有关知识的段落……

  转化后进生永远都是相对的

  关于转化后进生,我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都不能百分之百地解决你所面对的“这一个”学生。所以,转化后进生,主要还得靠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

  我还想说,转化后进生永远是相对的。

  所谓“相对”,就是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后进生都能够被转化。因为一个人的转化需要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的各种力量,还有他自己的上进心和毅力等等。

  第二,任何一个学生被转化的程度也不是绝对等同的。有的可以转化得非常优秀,有的可能是成为合格的公民。

  我们意识到“转化”相对的,就能够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当然,对于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因这种“相对”而放弃或哪怕有一丝一毫地放松我们对这些孩子的责任与努力。

  无论如何,做总比不做好。

  只要有耐心,并且善于思考和总结,几年下来,你绝对就是转后进生的专家了——要知道转化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这可是后进生对你的“培养”和“提升”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