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读后感
关于教育专著读后感(通用48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育专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专著读后感 1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
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教育专著读后感 2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专著。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感触之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感触之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感触之三: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感触之四:做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教育专著读后感 3
一部最近很火的有声读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幸拜读了一下,略有些感悟。作为一个教师的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第56号教室是美国洛杉矶霍伯特小学的一间极为简陋的甚至会经常漏水的教室,这个班级高达九成的学生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位充满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高居全美标准化成绩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非凡成就。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先生。
读这本书时,总让我联想起之前看过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窗》写的是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创办的巴学园里度过了无比幸福的小学生活。我觉得第56号教室的先生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
一、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
老师说:“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让孩子们玩信任的游戏,让学生明白:“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以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做个公平公正的人,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做个以身作则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不轻易发怒、火冒三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顾及他们的'想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老师凭借这些,取得学生的完全信任,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师生之间有了信任作纽带,一切教育问题都会很容易解决。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50个学生眼里,就是一位极为仁慈可信的父亲。被原来学校逼着退学的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就和小林校长絮叨了四个小时。而小林校长一次也没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向前探着身体,专注的听着,这第一次,就让小豆豆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她想,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小林校长总是对巴学园的孩子说:“不能欺骗动物,动物很信任你们,如果你们欺骗它们,那它们太可怜了!”小豆豆恪守着这一点,对她的小狗洛基始终信任,哪怕洛基有时无心地伤害了她,她也对它的忠诚坚信不疑。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小林校长对孩子们的信任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他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们心灵的关注,对孩子们的尊重。他让孩子们不自觉地就把信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大育无痕,老师和小林校长内心汩汩流淌的爱,在孩子心中浇灌出信任之花。
二、教给学生做人之道。
老师说,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他用道德发展的六阶段来教育他的学生,这六个阶段是:
一、我不想惹麻烦;
二、我想要奖赏;
三、我想取悦某人;
四、我要遵守规则;
五、我能体贴别人;
六、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点,类似于我国提倡的‘慎独’)。
他以此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人生道德的最高阶段,事实上他的学生做到了。布兰达在路边帮助了一个受伤的陌生人,却一点也不声张;他班的小小莎士比亚队不论到哪里演出,留给人的印象都是谦逊有礼;观看有自己本班参加的比赛时,不论哪一方展现高超的技巧,都会大声喝彩…老师说:“第56号教室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在一个什么都有只欠仁慈的世界中怀有仁爱之心。”
与老师相比,小林校长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开运动会时,为了身有残疾的高桥君,他特意设计了适合这个孩子的比赛项目,让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取得了很多项目的第一名,年年都是运动明星。这不仅教会了高桥君自信,使他再也不会为身体上的残疾而自卑;也教会了其他孩子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巴学园规定,孩子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快快活活的光着身体游泳,小林校长想让孩子明白:“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这样,即使身体有障碍的孩子,和大家在一起泼水玩时,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也不知不觉间消除了。
三、教给学生生活技能。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能更好的生活。雷夫老师和小林校长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生活即学校,学校即生活”,这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老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运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各样的生活技能。他想方设法买来许多实验器材,在被许多老师忽略的自然课上,认真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他丰富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他们班的小小莎士比亚就是专门表演莎剧的,这种戏剧表演中还配有舞蹈、音乐,都是孩子们精心设计的,这个表演队的水平近于专业,经常应邀到各地巡演。他还教学生打棒球,弹吉他,听摇滚乐。还教学生如何存钱及谨慎用钱。还教学生做面具,编线绳,制自画像。还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如何整理物品……他所授的内容不胜枚举。而这些,都不是标准化测试的内容,老师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来,而且做得功绩卓然。真令人佩服!当然他并非全才,很多东西他原来一无所知,为了教给学生,他努力自学,查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最终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更使他的学生们受益无穷。这也是他的学生日后都大有作为的主要原因吧。
小林校长在巴学园开设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教孩子们游泳,教极富节奏感的韵律操,教吃饭散步的礼仪,请附近的农人做“老师”,到田间教孩子们使用农具种庄稼。更有意思的是,带孩子们去野炊,让大家带炊具、食材,几个人一组,一起做饭,捡柴的,烧火的,切菜的,烧饭的,各显其能,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极大锻炼,而且“乐亦无穷”。还有,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是独具匠心,和生活息息相关。像钻鲤鱼肚子、找妈妈等项目都充满生活情趣,连比赛的奖品都是蔬菜:一根胡萝卜,一棵卷心菜……想想都觉得有意思,也令人感动!
想一想,孩子们能够拥有如此多的生活技能,享受如此多的生活乐趣,生活该是多么美妙!学习该是多么快乐!
四、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我觉得,让孩子爱上阅读,老师倘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雷夫老师说:“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热爱阅读是基础。”他平时给孩子们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阅读方法,开办读书会,让学生写每月读书心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很大的提升。小林校长建的图书室,更是给巴学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处温馨的精神家园。图书室里摆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孩子们爱读的书,“你们只要喜欢,什么时间去图书室都可以,借回家读也行。”小林校长说,“请多多读书。”从此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往图书室跑,甚至连去厕所都怕耽误时间。
孩子天生爱阅读,请我们保持他们的天性吧。热爱阅读的孩子必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教育专著读后感 4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致力于教育事业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今天,有幸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命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处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内含教育的好处。”所谓“生活怎么样就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好的生活受到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受到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人同生,同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脱离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所需要的教育。
在对学生教学情况的年度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生喜欢能够用生活事件解释科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高度,让我感震撼,震撼他的精辟和深刻。与此同时,感叹他对教育事业的远见卓识。这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老师传授知识来解决学生的疑惑,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学习,这是陶行知的著名教育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最初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教育来源于人的生活,随着人的生活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是与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种种相对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是在各种生活中进行的。“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与生活相一致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的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教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打开学生对生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是活的教科书,孩子可以从“活的”书中感受生活,感受生活。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
教师就应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边燃烧一边重获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我,才能拥有更高的燃烧值和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教育专著读后感 5
本学期,为了更加完善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利用课余时间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教育专著读后感 6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教师,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不当幼儿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幼儿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还可以跳、唱多久?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阵子”,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阵子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快乐的学习、游戏。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教育专著读后感 7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五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三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五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教育专著读后感 8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他告诉我们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很简单,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书。持之以恒的读书。我们的小溪才能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溪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有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你真正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持之以恒,那你就会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教学上,那我们也会成为专家。”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后,我们要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用到读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教育专著读后感 9
这个寒假我看了好多书,其中有一本书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它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作者在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100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学生,有老师,还有父母等平凡的人物。这本书写出了这些平凡人物对祖国、对人民、对兄弟姐妹、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在那么多的故事中,最感人的故事要数《马利奥和朱利叶》了。故事发生在一艘载着许多人的大轮船上,马利奥和朱利叶,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成了好朋友。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一场灾难降临了,一个大浪把船打破了,水哗哗地涌进船舱,先救老人、孩子和妇女,于是一艘艘救生艇带着老人、孩子和妇女驶离了这个灾难之地。当最后一艘救生艇被放下水去,很快小艇就坐满了人,还可以载一个。人们让船长上小艇,但善良的船长不肯,他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马利奥和朱利叶谁也不肯先上小艇,最后马利奥对朱利叶说:“你去吧。”没等朱利叶反应,就被马利奥推上了救生艇。最后,朱利叶得救了,而她的'朋友马利奥却再也没能回来。
生命是宝贵的,而珍贵的友情却更无价。这就是爱,让我们珍惜朋友间的友情,亲人间的亲情,善待身边的每一位人,让世界充满爱。
教育专著读后感 10
《爱的教育》中,把爱用点点滴滴的小事完美地体现了出来。书中平凡但细腻的文字淋漓尽致表达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宜、乡国之恋······书中处处洋溢着爱和真情。
首先《爱的教育》这个书名就值得我们的思考,爱究竟是什么?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年的日记,告诉我们,“爱”的意义深远,小到同学之间的一声问候,老师对我们的鼓励,父母的关爱,还有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献血、捐献骨髓,希望工程,还有········
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一篇每月故事《三千里寻母记》,主人公马尔可仅有十三岁,为了寻找母亲,他不怕路途遥远,每天睡在干草堆上,只吃一点面包,忍受饥饿的折磨。鞋底磨穿了,脚底板长起了血泡,再加上往日的奔波,使他病倒了。最后马尔可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一家人团聚了。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家里既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又有爷爷奶奶的关爱。在学校里,老师、同学中也充满着爱。我们每天都被浓浓的爱包围着,沐浴在爱的海洋里,相对于故事中的有些小主人公,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辜负这浓浓的爱!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是啊,爱是一个灯塔,如果你迷路了,那就顺着它的光线,走向温暖的港湾吧,它会为你抚平创伤,制造出一个平静的港湾。
教育专著读后感 11
这段时间,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爱的教育》。
这本书主要讲了,来自意大利的小男孩安利柯,他一学期的所见所闻。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是可莱谛,他家是开柴火店的,他家虽然很忙,但可莱谛也不会忘记学习,作业也是在干活时抽空写完成的。他虽然干了很多苦力活,但他从不抱怨,是个能帮父母分担又懂事的`男孩。可莱谛的教会我要感恩父母。
故事让我脑子涌出了一个画面:早上七点,妈妈准时叫我起床,我起不来,妈妈又叫了我一声,我才急忙起来了,觉得好烦啊!妈妈又问我有没有刷牙,有没有把书全部收拾好?有没有带好口罩?……我不情不愿的回答:“我都做好了!”妈妈把早餐做好后,又催我快点来吃早餐,我边吃边想:妈妈太烦了!我吃完早餐后,准备去上学了,妈妈又说:“过马路要注意安全,知不知道?”我不耐烦的回答:“知道了!知道了!”出门后,我觉得妈妈好唠叨,实在太唠叨了。但现在我知道是妈妈关心我。看到了可莱谛的感恩,又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我也要像可莱谛一样感恩自己的父母,爱父母。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我们要孝顺父母,也要尊重老师,还要与同学和谐相处。不要与父母、同学、亲人吵架,因为我们要心怀感恩。《爱的教育》告诉了我们怎样去爱。爱是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爱是尊重老师;爱是和同学友好相处……
这本书值得大家读读。
教育专著读后感 12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讲述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介绍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孩的生活故事,里面有许多生活朴素但个性鲜明的角色:有温柔的卖菜妇女、有外表凶狠但心地善良的铁匠、有品学兼优的班长斯代第、有虚荣心极强的克洛西、有……
文中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有时会让人捧腹大笑,有时还会让人感动落泪。里面许多人物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乐于助人的卡隆,他在大街上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丢了钱没办法买笔记本正在哭时,卡隆毫不思索将自己的钱给丢钱的孩子。还比如舍己为人的洛贝谛,在马车即将要把一个孩子给压到是,他不假思索地冲上救下小男孩,但自己的脚却被压断了。
本书在描写场景时也描写得十分细致生动。当在描写为加里波第将军送最后一程时,我都被这严肃,悲伤的'氛围感染了,都情不自禁地为这位伟大的将军低头默哀。当描写期末考试时,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埋头答题,时而紧张,时而轻松。
这些人物角色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唯一的相同点:对生活充满爱、对他人友善、热爱祖国与家人、勇于为他人奉献。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爱,他们的生活才显得那么多姿多彩。
这本书对我们十分有益,语言优美,文笔生动,让我们阅读这本书,一同用爱的钥匙打开人们封闭的心扉吧!
教育专著读后感 13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有所感。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里面有许多作者的小伙伴,他们是可爱的、讲道理的孩子,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作者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并从开心和快乐中得到了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却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身上发生的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情感。
我有许多朋友,但知心朋友却屈指可数。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才懂得怎样让自己的知心朋友多起来。要做好朋友不应该分贫穷贵贱,更不能因为自己朋友的学习差了就认为他不是你的朋友。作为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正如我们班的罗雅莹同学,她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同学,因此她有许多的知心朋友,我要向她学习!
这本书还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毫不后悔用寒假里的两天时间来读完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做人。
教育专著读后感 14
《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写的一本日记体儿童小说,是以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视角写的感人故事。书中通过一件件平凡又真实的事件,讲述了师生、同学、朋友之情,父子、母子之爱。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但是每次读都会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总能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不同的爱。而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和《寻母记:从亚平宁山脉到印第安山脉》。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是讲朱里奥为了帮助他父亲养家糊口,连续几个月在十二点之后偷偷地帮父亲填写订单,导致他学习成绩下滑,总是被父亲责骂,而他仍不想放弃帮父亲填订单。终于有一天他进房间时撞倒了一本书,他的.父亲轻轻地来到了他的背后,知道了这一切,父亲也就原谅了他。故事中朱里奥用他微薄的力量默默地帮助父亲,让我感受到了他与父亲间浓浓的父子之爱。而寻母记中十三岁的马尔科不远万里,历经种种磨难,在他的坚持与勇敢下,最终找到了为了生计去南美洲当佣人的母亲,带给了重病中的母亲希望,让母亲有了接受治疗的勇气。马尔科与母亲间的爱让我深受感动,也是他们间这种爱给了马尔科和母亲面对困难的勇气。
书中的爱总是能打动我们,也让我明白了其实爱无处不在,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是老师们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是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爱。爱也让我学会了理解、坚强和感恩。
教育专著读后感 15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这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习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和尊重。《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这部《爱的教育》其中一篇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名叫洛贝蒂的小男孩,他是个二年级的学生。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个低年级的小孩子,从他妈妈身边跑开,跌倒在马路中间,一辆街车向他驶来。洛贝蒂看见这种紧急的情形,他勇敢地冲了上去,把小孩子救了出去。但是他却来不及收回自己的脚,车轮从他的脚上轧了过去。他的脚被严重地轧伤了。
故事读到这的'时候,我被洛贝蒂舍己救人的精神彻底感动了。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胆量去救那个小孩子呢!如果没有洛贝蒂,那个小孩子早就被车轧了,我真替那个小孩子高兴啊!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而洛贝蒂才是二年级的学生,他这么小就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本书让我觉得爱很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心,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有了这些品质,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一定是世界上生活地最美好的人!
教育专著读后感 16
打开《爱的教育》时,我为了应付作业,极不情愿看的。书中好像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引导着我拿起了就不想放下。真的是一开始是它来找我,到后来就是我来找它了。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描述着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处处散发着爱的'气息,有同学之间的友爱,有亲子之间的母爱父爱,也有师生之间的关爱。这本书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些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作者的笔下,添上了爱的翅膀,让人感动,让人深思。
书中不同背景的孩子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强壮的卡罗纳诚实可靠,伸张正义;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助人为乐;炮兵上尉的儿子罗伯蒂舍己为人;老师为了学生日夜操劳、无私奉献……
书中父母的信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父母的信中说的虽然都是一些极其平常的小事,却常常让我深思……
精彩的每月故事,催人泪下。其中费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为了家人,几个月没有睡好觉,半夜起来帮爸爸抄写纸条,导致白天无精打采,受尽了委屈和责骂,忍声吐气,默默的奉献着;还有那伦巴第的小哨兵为了祖国,不畏艰险,在勘查时,壮烈牺牲……
读完整本书后,仿佛这些事都刚刚在我身上发生过一样,我的心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的洗礼,我如梦初醒,原来爱一直伴我左右。因为爱无形无影,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那些来自平凡的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只要我们能够好好感受,并且回报,我相信,爱会永伴身边。
教育专著读后感 17
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期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的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表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让我感到平凡中的崇高,读完全书后,我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息。作为一个把自己的文学故事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家,作者亚米契斯并没有注重到,意大利在一八0七年实现了民族的统一后,人民大众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建立文明现代的民主社会的理想还有待于实现。不过,他认为,借助学校教育,借助博爱谅解的精神,可以进行变革。他非凡重视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新一代成员的使命,这也正是亚米契斯对《爱的教育》倾注了巨大心血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爱的教育》映照出亚米契斯对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的省视,反映了他思想、道德的取向。我认为《爱的教育》布满了博爱的精神,把社会主义思想和博爱熔为一炉,以谋求社会成员的情感和社会平等。这种像一根红线贯穿亚米契斯的作品的完美主义精神、博爱精神流光溢彩、意蕴深远,使这本书超越了时空,获得普遍、永恒的价值,成为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不可多得的作品,这是我的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后感 18
《爱的教育》是一部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安多伦齐所著的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艾利乌斯从意大利一个小村庄到罗马学习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让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在小说中,艾利乌斯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教育他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艾利乌斯在家乡时,遇到了一个老人摔倒了,他赶紧去扶起老人,老人感激不尽,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艾利乌斯在老人家里,看到了老人家里的艰苦,他主动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家务。艾利乌斯还教给老人如何读书、如何写作,老人非常感激。
在罗马,艾利乌斯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的父母很忙,无法照顾她。艾利乌斯主动帮助小女孩,给她讲故事、陪她玩耍,小女孩非常感激。
通过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爱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爱的教育》还让我学到了如何写作。在小说中,艾利乌斯遇到了一位老师,老师让他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艾利乌斯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了一篇关于“爱”的文章。老师非常欣赏他的文章,并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爱的教育》是一部充满教育意义的小说,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我相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需要具备爱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教育专著读后感 19
爱是什么?在这个纷纭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爱的教育》给了我们答案。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这本书。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儿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见闻,字里行间洋溢着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挚的爱。
爱是这本书的主旨,爱如空气,将我们包围,正因为它无影无形。
读了这本书,不由得让我想到今年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袭。此时,一位位白衣战士放弃与家人团聚,不顾生死,义无反顾地跑到一线救治病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工人师傅们日夜不停地建造火神山医院,他们是默默奉献的支持者;警察在路边顶风冒雪的排查疫情,他们是无私的守护者;农民伯伯把地里的蔬菜免费运往武汉,他们是淳朴的奉献者;老师们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给我们免费上网课,时刻回答我们学习上的问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待在家里好好学习,这就是能给祖国做出的最大贡献。
大爱无疆,在疫情面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积极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一棵棵白菜,一副副口罩,一声声叮嘱,都饱含着无限的支持与关爱。
让我们关爱生命,关爱动物,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专著读后感 20
爱的教育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450字读后感爱的教 妈妈给我买了本书,题目是《爱的教育》。我用3天的时光读完了整本书。
这本书是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资料是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里面有许多小伙伴,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安利柯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很开心,并从快乐中得到了教育。
书中的小人物我都很喜爱,比如仗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坚强勤奋的斯代第、滑稽的小石匠、杂货店老板的儿子卡罗非和有着非凡毅力与感人孝心的小铁匠玻莱克西……写的.都是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教育我们要永远有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我十分喜爱那篇《新老师》,尤其是新老师说的那段话:“我爱你们,期望你们也喜爱我!我不愿意责备和惩罚你们当中的任何人,也相信你们会让我感到欣慰,我会因为有你们这些学生而骄傲!”我期望自我也能遇上像书中那样有爱心的老师。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我沉浸在爱的海洋中。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
教育专著读后感 21
爱,无处不在。我以往看过一本名著——《爱的教育》,它是一本以爱为主旨的小说。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讲述了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他写的许多劝戒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教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感人肺腑的`。经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是不平凡的人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波澜,让爱的美德永驻我的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生活中,这些爱都是存在的,它需要我们去用心发现、去寻找,同时,也需要我们去创造。《爱的教育》这本书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爱,无处不在。读完着本书后,我曾想过:我,是否也得到过别人的爱,而我,也是否去爱过别人呢?此刻,我最终明白:爱,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关心同学是一种爱,帮忙有困难的人也是一种爱。我们应当用不一样的方式去“爱”别人,仅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光明,更加完美。
爱,无处不在。《爱的教育》一书,让我学会了去爱别人,也明白了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对自我的爱……
教育专著读后感 22
爱,是世界上最单纯、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世界变得光明;爱能化解矛盾,爱能消除猜疑。这些特点,都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体现了。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根据自已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本体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感人的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日故事”。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叙利亚是一名十二岁的学生,为了不让父亲太过疲劳,他在父亲睡觉后,悄悄地起来为父亲抄写信件。可每天深夜起来抄信件使他睡眠不足,学习成绩下降,父亲因此渐渐冷淡他。最后,父亲发现了他的秘密,面对懂事的儿子,他忍不住流下泪来。
叙利亚真懂事啊!他年纪小小就已经能体谅父亲的辛苦!努力帮父亲分担工作,默默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浓浓的亲情温暖着这个家庭,爱使他们幸福。
《爱的教育》每一章、第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可以说,亚米契斯用爱的钥匙,打开人们的心扉。
教育专著读后感 23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爱的教育——中国孩子的情感日记》的书。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它给我讲述了在这个社会上,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不平凡的20元钱》这篇文章。
《不平凡的20元钱》里,讲得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体验人生,让他们到街头卖冰棍。兄弟俩卖冰棍赚来了20元钱,都很兴奋。
《不平凡的20元钱》里的孩子,由卖冰棍,知道了父母赚钱的辛苦。那两个孩子的父母,懂得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能够在自己的实际体验中学会一些道理。所以,在《不平凡的20元钱》里,那两个孩子的父母是伟大的!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大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还告诉了我们:一、家庭是爱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孩子的父母要以身作则;二、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老师如果能用“爱的教育”来教书,那,往往就会事半功倍;三、大爱无言,润物无声。
《爱的逃亡》真像一篇关于爱关于理解和隔阂的美丽的寓言,《微笑》于质朴中恰恰达出了人和人之间最为温暖和基础的那些东西,《“学校午餐有肉吗?”》则证明了现在的孩子将自己的爱心与视野已经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在美丽的文字背后是如此美丽的情感与心灵,愿这样的文字和情感在孩子当中更多一些,更多一些。
教育专著读后感 24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深思熟虑,觉得爱在我心目中更伟大,爱无处不在。《爱的教育》贯穿全文,让人读起来特别亲切自然。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一学年的故事。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友谊和亲情。故事中的每一个小英雄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爱的教育》这本书里有很多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意识到爱是多么伟大,爱是多么无私,没有什么能阻止。《意外》一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友谊的伟大。小学生罗贝蒂为了救一个比他小的一年级学生,不幸牺牲了一条腿。我钦佩他放弃自己的精神。《万里寻母记》中13岁的`小主人公马尔科千里迢迢寻找母亲。他对母亲的爱和思念感动人心。
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从安利柯的父母给安利柯的信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有多爱安利柯。他们教安利柯如何学会感恩,如何拥有爱心,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让他热爱祖国,热爱工人,帮助他摆脱困境。对他无微不至。真是用心良苦,可怜天下父母的心。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也像安利柯一样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清晨餐桌上美味的食物是父母的爱;试卷上鲜红的评论是老师的爱;在课间,朋友们互相帮助,一起玩是同学们的爱。爱是冬天的阳光,沙漠的泉水,春天的细雨,它总是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让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让我们手拉手,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教育专著读后感 25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如果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爱,该多么美好啊!
当我在暑假里看了《爱的教育》后,更是让我对我的想法更加坚信。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这里面每一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爱。有了爱,世间的一切都将变得美好。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篇每月故事:“小抄写员”。故事中讲了小小年纪的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背负的生活重担,深夜坚持为父亲抄写包裹订单,并且忍受着父亲对他的责骂和误解,直到四个月后才被发现……
当我读到“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朱利奥难以忍受父亲对他的不关心而发自内心的`呼喊,也不难看出朱利奥把爸爸对他的爱当成了一种精神支柱,和他对爸爸的关心和珍惜。
朱利奥父子之间的感情是多么深厚!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对家人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我总以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足够了,可他却恰恰相反。我真应该学习朱利奥。学会分担一点家中的责任。
《爱的教育》是一本不厚的书,却让我看到了世间美好的一面,看到了身边各种爱,懂得了爱与被爱,真不愧是一本世名著。
教育专著读后感 26
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而这种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所感动。
爱是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教育专著读后感 27
《爱的教育》是一本不朽的名著,里面的许多故事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其中有一篇名为感恩的故事吸引了我。
故事是从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开始的。信中教育儿子要对老师感恩,而不能因为老师的情绪不好而抱怨。
老师是我们的智慧之父。老师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们,启发我们的心灵,培养我们饿智慧,差不多和母亲一样重要!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她值得我们用至诚的心去感激,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回报。我们应当热爱老师,用行动去回报老师。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感恩典故。《史记》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述“一饭千金”的故事:韩信小时候家里没钱,只好去别人家“白食”,引起了许多人的讥讽,他不服气,便帮人打工,换口饭吃,却还是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一位老太太见韩信可怜,便天天为他送饭,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恩。长大以后韩信做了官,却始终未忘分食之恩,他千辛万苦的找到了老太太,以千金相赠。
让我们将一颗感恩的心永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要心存感恩,用心去感受,用行动来回报。一句温馨的话,一个甜美的微笑,一束清新的花,这些感恩的行动使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美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
教育专著读后感 28
《爱的教育》这是由爱编织的一本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感动了我,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使我留下感动的眼泪,教会了如何去寻找身边每一处的爱。
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身边的感动。他的伙伴是他学习的好榜样,慈祥的母亲让他学会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教会了安利柯如何学会感恩。我真为安利柯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感到幸福。
这本书中还有师生、父母、朋友之间微不足道、扣人心弦的小爱;有国家、社会、民族之间感人肺腑的大爱。处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也使我非常震撼。
再看看我们的身边,在学校借好朋友一支笔,是一种爱。在家中,父母的教导是一种爱。在公交车上,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也是一种爱。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也是一种爱,在实验室中,为国家研究出成果也是一种爱。其实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没有权利说我们的身边没有爱,只能说人类缺少的那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这是一本用爱编织的书,拥有了那双发现爱的眼睛,让我们每天都没有任何烦恼,过的愉快、轻松的生活,在这个被爱包围的美丽世界。
评语:美好的生活就是一副由爱编织而成的画卷,这位小作者从这《爱的教育》中那扣人心弦的小爱以及感人肺腑的大爱中,发现了爱的真谛。
教育专著读后感 29
这本书《爱的教育》的作者是一名意大利四年级学生安利本书主要讲述了安利柯的生活故事和他父母给他讲的一些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围绕着这个词,那就是爱。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完成这本书,但我已经感受到了爱的伟大,这让我受益匪浅。
爱是什么,爱是看不见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爱,但我们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本书里有很多爱,学生之间真诚的友谊,老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感情,父母对孩子的细致照顾,甚至只看到人们的微笑。为什么爱情如此伟大,因为爱情在我们之间是坚不可摧的`。但往往有些人犯了人生的重大错误——自私。他们只想着自己,把别人完全抛在脑后,最后自杀。相反,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别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有真情奉献,那么他会得到内心的充实和高尚的人格。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会得到爱的帮助和真情的安慰。
一开始,我看到一个叫洛佩兹的小男孩站起来救了一个孩子,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没有被马车刺伤。我认为洛佩兹很勇敢,也许当他跳出人群时,他认为自己可能会受到伤害;也许当他大胆地跳出来拯救生命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但我知道他一定有一个信念――救那个孩子。在洛佩兹身上,我看到了爱。
我觉得爱无处不在,无论是父爱、母爱、老师爱还是友谊,总是伴随着我们,就像太阳照射的光,温暖地照耀着我们,就像一杯水,总是能滋养我们的心。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惜别人对我们的爱,但也要学会奉献,让世界更加完美!
教育专著读后感 30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做《爱的教育》。它教会了我很多。
这是意大利作家阿米西斯的不朽之作。全书由意大利男孩安里克小学四年级时的日记组成。本书介绍了意大利男孩安莱克的生活和学习,写出了发生在安莱克身边的各种感人故事。这些短篇小说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英雄事迹。形容平凡而不平凡的人。平凡是因为它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难怪他们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平凡人;许多优良品质,如善良、诚实、勇敢、忠诚等。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又真实可信的小故事,将我带入了爱情的世界,让我在爱情中接受了教育。
在“Never Allow Again”一节中,父亲对阿米科说:“啊,阿米科!你要知道,亲子之爱是世界上所有表达方式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份感情的人是最不幸的天下之人,虽犯杀人之罪,但只要孝敬爱母,胸中仍有美人;再有名望的人,若令其母哭泣,令其母痛哭。娘受罪了,那可真是卑鄙卑鄙的.人物。这短短的几句话,把亲子之间的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父亲写给安里克的这本日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亲子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
看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希望更多的人喜欢。如果更多的人心中充满爱,那么这个世界将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教育专著读后感 31
什么是爱?爱在何方?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是的,爱看不见,摸不着,犹如透明的空气,弥漫在我们周围,却不被我们察觉。然而爱又时时刻刻存在着,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暑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者亚米契斯所著,它从小学生日记的体裁叙述了小主人公利柯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界的情感状况。字里行间,皆离不开一个“爱”字,父爱母爱、同学之爱、师生之情、乡园之爱……令我不由得被感动。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散发着深厚的情感力量,向我们诉说着世界最真诚的人性之爱,那是爱的教育。
它让我感动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思索。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如影随形而时常被我们忽略。可我们的生活又确实离不开它,因为它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生命中去了。就有如父母之爱,而我们现在的孩子,虽然写日记,却锁在抽屉里,殊不知这样,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筑起一道心墙,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加疏远。生活中最简单的东西却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
“爱”是什么,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在我的眼中,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在无形中让我成长。
教育专著读后感 32
帮助他人,他人喜悦,你就会得到双倍的喜悦。——题记
每本书都有她的价值,散发着她的清香。在今年的这个冬天,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受益匪浅。
这本书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审视世界。里面记了老师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小主人公在这些人和事的影响下,懂得了承担责任和义务,将爱和真诚悄悄融入到日常点滴中。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十分感动。这个故事是:每月故事——海滩。在十二月的一天,一辆大客船从英国利物浦出发了。三等舱里有一个十二岁的衣衫褴褛的意大利少年。开船不久,水手给马利奥带来了一位小女孩当他的同伴。两个孩子都没说话,互相凝视对方才开口,就这样两人就这样聊了一天。
直到晚上,一场恐怖的暴风雨袭来。马利奥没站稳,重重地撞在护栏,朱丽塔细心为他包伤口。过了一会儿,客船的.栏杆断了,三只救生艇被风吹走了。大家都十分担忧,船长放下唯一一只救生艇,而自己却被海水淹没了。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体会到了马利奥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让我又想起了之前奶奶为了我们家出去工作,也就是当煮饭的阿婆,结果不小心脚扭了,只好在家里休息。奶奶真是太辛苦了,但奶奶还是坚持。妈妈和爸爸上班应该也是很辛苦的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双倍的快乐。
教育专著读后感 33
这个暑期,我将能“熟读成诵”的《爱的教育》又仔细的读了一边,我似乎又有所感……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作家亚米契斯根据儿子的日记所改写出来的一本书。它又叫《心》、《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写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四年级的整个学年生涯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对这本书的最高评价,是容于三个词:友爱、平等、宽容。
友爱,在我的主观意见中,我认为是现代儿童中仅次于八端与感恩要学习的事了。亚米契斯的儿子与代洛西、卡隆、泼来可西都是很要好的好朋友。他还为卡隆写了《好友卡隆》,为代洛西写了《我们的班长》。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向他们一样友爱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与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呢?我认为这一切的答案都源自于“平等”一词。
你有在某个小方面瞧不起某个“好朋友”吗?如果你有,那么,你们就不能称之为“好朋友”了,你们只能称之为普通朋友,甚至连朋友都不是!但是,作者的儿子对待朋友是怎样的呢?《同窗好友》一篇文章就完完全全的写出了他对朋友的感情
宽容是一束阳光,可以融化彼此间的猜疑积雪;宽容是一座桥梁,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宽容是一泓清泉,可以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用宽容对待每个人、用真诚对待每个人。
人生美好,有友爱、平等、宽容,更好……
教育专著读后感 34
寒假里老师叫我们读一本书,书名是《爱的教育》,我已经把《爱的教育》全读完了,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卡隆,他会主动帮助弱小的同学,不让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卡隆真棒,我们要向卡隆好好学习。
使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卡隆的妈妈死去了,卡隆很难过,上课的时候偷偷地哭泣,我也很感动,很伤心,我很想对卡隆说:“不要哭了,你妈妈在天堂过得好好的呢,你要认真学习,就是报答你妈妈了。”
读《爱的教育》有感
这几天,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从心底想说:“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吧!”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要数夜校了。在这些上夜校的人中,一些人因为白天要劳动,所以晚上来夜校上课,还有一些人错过了年少时专门读书的.好时光。一些人为了赶着上课,晚上从不能按时吃饭。而我呢?而我却在其乐融融的看电视、玩电脑。我真感到惭愧。
我以后也要刻苦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读《爱的教育》有感
在同学们都喜爱的星期天里,我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却没有去玩耍,而自己孤零零的在家里看书。《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好,非常适合中小学生读。
读完后我知道了:人一定要做友善的,乐于帮助别人的,不斤斤计较的人。我以后一定要做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教育专著读后感 35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作很多东西。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什么是爱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学生之间的友好对话,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的细致照顾,甚至偶然相遇的`人的微笑……
通过安利柯的描述,我知道什么样的老师最能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作亲戚的老师!安利柯的老师说:除了你,我世界上没有其他家庭成员。除了你,我没有可爱的人!你是我的儿子和女儿;我爱你,请喜欢我!你们中,我一个都不愿意惩罚,请把你们的心给我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给我安慰,给我荣耀!先生的话说服了所有的学生,老师的诚实深深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有多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犯一些错误,但作为一个孩子,我们经常受到严厉的批评;我们的进步经常被忽视!每个人都不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坏孩子,也不想成为父母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有勇气承认你的错误,我就永远不会责怪你。这是安利柯老师给我们的安慰,也是最深的爱。
这本书教会我们真正把爱献给有需要的人,从小事开始,从同理心开始,学会理解、理解和宽容。这不仅是成年人的事,我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也需要理解努力教我们的老师,抚养我们的父母。
教育专著读后感 36
我读过许多书,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书中以他的目光展现了学校和家庭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这些关系都体现了一个“爱”字。文字虽然简单朴实,却让我从中深刻理解到“爱”的意义。
我最忘不了的是“探望老师”这一节。安利柯去探望病重的老师,老师躺在床上吃力地对安利柯说:“把你的照片也给我一张,我要看着你们这些孩子的'照片咽气……”读到这里,我的双眼湿润了,老师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还想着自己教的学生,这让我感动。
爱是什么?这就是爱,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啊!我不由地想到,平时淘气的我们,不知让老师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神。记得前些时候,我们班有人患上了腮腺炎,班主任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每天按时喝药预防,还不时询问我们有没有感到不舒服。虽然这是个简单的事情,我却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我们。期末考试前,数学老师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但她还是坚持把最后几天的课上完。听着她那沙哑的嗓音,我们听课特别认真。
现在班里还有少数同学很调皮,常常不听老师的话。我希望他们也来读读这本书,变得懂事些。因为我们和安利柯一样幸运,都生活在“爱”中。
老师就是这样用“爱”呵护我们的身心,教育我们健康成长。老师真伟大,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
教育专著读后感 37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然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而心灵最好的良药就是书,书中的极致是爱!因此,我迷上了这本叫做《爱的.教育》的书,它用谈谈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人间挚爱。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亚米契斯根据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一本日记体小说。它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他从四年级十月开学到次年七月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感人小故事,还包含了亲人们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书信,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是由一百篇文章组成的,它塑造了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平凡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好学,积极乐观的克莱蒂;有刚强懂事,唤醒父爱的普雷科;还有善良高尚,乐于助人的卡罗纳……他们个个如此感人,处处扣人心弦,让人唏嘘不已。
我在感概中读完了这本书,体会到了深深的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关爱。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和我之间跟安利柯同他的同学一样,布满着浓浓情意。他们同样温柔、专心地对待我。我非常地感动。读这些故事真是让自己受益匪浅,我想我们也应该以身作则,在学校、家庭中学习这种关爱他人,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教育专著读后感 38
亚米契斯是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意大利作家,《爱的教育》就是他的著作之一。这本书是用日记的手法写的儿童小说。借用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艾里的口吻写了100个感人的故事。描述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热情和同情心的世界。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诸多平凡的.人。他们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包括他们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充满了爱心。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惑,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齐探索,去追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关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读完全书尤如沉浸在爱的世界中。
爱,像空气,每一天都陪伴在我们身边,虽然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进取要求上进,心灵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十分贫困,有的还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虽然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各自的独特,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精神一种对自我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的感情。
教育专著读后感 39
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的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的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其中,也有他父母给他的一些劝戒性的小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我还没有一一读完,单单读过的几个小故事已让我感动不已,感慨颇深了。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并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它在感动我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考。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轻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刘广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天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其实也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育专著读后感 40
梵高曾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我深以为然。生活中如果缺少爱的点缀,那便如无水的池塘一样干涸,枯燥又无味。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每一篇都记录了小学生恩里科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在书中,恩里科与同学们互相关心,共同成长,而他的父母也以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的形式指出恩里科的过失,教育他要努力成为一个善良勇敢的人。而老师讲述的每月故事更是让人学到了什么叫“爱”。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马尔科的母亲远渡重洋为偿还债务做女佣却音信全无,而念母心切的马尔科踏上了轮船,前往了南美洲,千里寻母。历尽千辛万苦,尝遍了生活带来的苦涩,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母亲,陪伴在母亲身边,助她重拾活下去的信念。这里面的爱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支撑着马尔科,在他遭遇诸多困境时,母亲就是他坚持的动力与信念。这份爱不止是亲情,这里面的爱更是友善,马尔科在寻找母亲的.途中先后得到了船长、伦巴第老人、“首领”等人的帮助。是他们的友善将弱小的马尔科拉了上来,这份善良友爱让马尔科在异国他乡也倍感温暖,坚强的活下去,最终找到了母亲。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夜。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用爱做前行的火车,驶向一个又一个远方。我们要用爱点缀生活,让爱充满人间,更溢满我们的心间,如此,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教育专著读后感 41
爱无处不在,也许就出现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也许就包含在不经意的一句话里。
《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日记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心理情感与他们不同的处置方法。。故事中始终栩栩如生任务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对父母的爱、对同学的关心、对老师的敬重和终生不忘,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对穷苦人的同情,组合成一幅幅感人的画卷。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书中最重要的一个字——爱!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就是说善良仁爱的人都必须具有一颗爱心。这本书虽然薄,但书中的情感却无比深厚与沉重。书中的任务虽然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因为他们都具有比平凡人更多的爱心!
春晚上有一个小品《服不服》,讲的是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帮助了一位卡车司机反被讹诈,在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在地方时,还没来的及扶起她就又被误解了,路过的其他人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看不帮,就连交警也差点以为人就是他撞倒的。如果不是交警认出他刚帮助过卡车,他就有一次被冤枉了。这不正说明了人们之间缺少了关爱和理解吗?
社会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多么需要一颗纯真美好的爱心啊!就像《爱的奉献》唱到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育专著读后感 42
爱,是多么熟悉的一个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感受到了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感受到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亚米契斯,主要讲了四年级的小男孩安利柯的所见、所闻、所想。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十月份在校内外的生活与学习。记录了许许多多的`感人小故事,他每天都在爱里长大,也会让我们感受到爱。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意外事件这一篇文章,主要讲了二年级学生洛佩蒂为了救一个站在街上的一年级学生,而挡在车前面,救了他,自己却被车子压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洛佩谛的善良与舍己为人的品质,让我十分敬佩他。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有着舍己为人精神的人,如:教师李芳那一天傍晚,教师李芳在回家的路上,绿灯亮了,孩子们走在前面,一辆失控的三轮车,飞速的开来,正对着几名孩子,教师李芳飞快地推开孩子们,自己却被撞倒了,在医生的抢救下,还是不幸牺牲了。这位教师非常伟大,她被称为;好妈妈;,她让无数人流泪了,也让无数人心痛了,她是最美教师;,也是;最美妈妈;。
《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充满了爱,也让我们的心充满了爱,只有我们的心充满了爱,世界才会充满爱,让我们用爱换醒人类的真情实感,让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永驻。
教育专著读后感 43
这学期,我和妈妈一起认真阅读了《爱的教育》,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爱的教育》向我们展现了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让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最真挚的爱。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笔耕》。故事主要讲一个叫叙利奥的小男孩,读五年级。他们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叙利奥为了替父亲分担,每天等父亲十二点睡下后起来替父亲抄写签条。由于睡眠不足,白天经常打盹,成绩也不断下降。父亲则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解叙利奥。叙利奥被误解后,总是下决心要停止工作,但是为了父,为了家庭,他又继续工作。几个月过去了,他的身体越来越弱,父亲因为误解而不管他了。他受了冤枉却不说明白。不过终于有一天,父亲知道了真相,他请求叙利奥原谅,由此也更爱叙利奥了。
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记得妈妈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还读哭了呢!我想肯定是被他们不平凡的爱感动了。
当然,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到此时,我终于知道魏老师推荐我们读《爱的教育》的原因了。原来,她是要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爸爸妈妈都很爱我,老师也很爱我,我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对他们的爱!
爱让世界变得美好!希望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多一些爱!
教育专著读后感 44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主要写了一个3年级的男孩子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写了从10月到另一年7月发生的事情这一本书不但记录了安利柯身边发生的各种感人故事,而且记录了他的成长。这本书中的故事十分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生科的一篇文章是《爱心》。讲的是一个清理烟囱的小男孩一天赚来的三十多个铜板从破洞里掉光了,无法回家,路过的学生把自己身上的铜板凑给他,一些没有钱的学生把鲜花送给他的事情。
通过了这一个故事,我感受到了人们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爱心。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去帮助他,而不应该置之不理这样的`话将来,当你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他也不会来帮助你的。反过来,则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
看了这一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多。想起了一个报道:一个90多岁高龄的老人摔倒在地上,老人怎么爬都爬不起来。当时是夏天,气温接近四十度,很多路人都看见了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过去了。就这样,30多分钟过去了,当以为真在巡逻的民警发现了老人之后,老人已经去世20多分钟了。
同样是需要帮助的人,老人就因为没有人的帮助而去世了,相比之下,那些行人不起那些学生差远了!
教育专著读后感 45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才知道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爱,感受到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不以。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儿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
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的7月份,记录了他身边各种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了他
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积累的爱,他一天感受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天都在爱的
世界里成长。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篇《灾难》:
一个名叫洛佩谛的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上学来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忽然离开了母亲的手,在街路上倒了。这时,街车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驶来,洛佩谛眼见这小孩将被车子轧伤,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因为来不及拖出自己的脚,自己反被车子轧伤了。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恕别人、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永远充满爱!
教育专著读后感 46
暑假期间,我读了《爱的教育》一书,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十个月来的各种爱情故事,这让我非常感动。
有一个烟囱清扫人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小男孩扫了很多烟囱,终于得到了30枚铜币,但我不知道铜币什么时候从口袋的洞里掉了下来,男孩不知道该怎么办,害怕主人会打他,在街上哭。三个女学生知道后,给了他所有的铜币,并请其他学生捐钱给他。学生们给了小男孩买花和书的零花钱给了小男孩。很快,30枚铜币不仅已经凑齐了,还多了很多。扫烟囱的小男人接过钱,眼里含着感动的泪水……《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觉得爱无处不在,包括父母和孩子、师生、同学和陌生人。有一天,我在杭州看到一个小记者在线新闻:在河南省松县城关镇有一群穷孩子,报告那天,父母不愿意给孩子买一元一瓶水,午餐只有冷水干粮,更不用说买什么好的学习用品和书,所以动员你为这些留守儿童捐赠100本字典。读完新闻后,我想:字典是学习阅读的`必要工具。没有字典就不方便了。字典只需12。8元,对我来说,这笔钱连看电影、吃汉堡都不够,但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一笔多少钱啊!所以,我决定拿出我平时攒的零花钱,让妈妈给河南同学捐一本字典,给他们留言:祝河南同学学习进步,告诉我们有困难,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本字典能帮助他们学习。
我想:只要我们都像《爱的教育》一书中写的那样关心和关心别人,生活中到处都有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育专著读后感 47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由意大利作家埃·德·阿米琪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了恩利科在四年级一个学年所发生的难忘的事情。这本书充满了爱,有师生情,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家人之间的亲情。当然,这本书里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一个名叫卡罗内的小孩。他为人正直,帮助弱小。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去爱护我的朋友和同学们。
在《内利的保护人》这个故事里,内利是一个经常受到欺负的`孩子。但是卡罗内从不这样做,他帮助驼背的内利捡起他掉在地上的东西,而且还常常帮助内利惩罚欺负他的坏孩子。内利的母亲知道后,为内利有个这么好的朋友而感到骄傲。
在《重病中的小泥瓦匠》中,卡罗内和他的朋友去探望重病中的小泥瓦匠,卡罗内建议大家给他买点东西,所以他们把钱凑在一起买了三个大甜橙。当他们正想要走的时候,奄奄一息的小泥瓦匠却想要把卡罗内留下来,卡罗内笑着同意了。
读完这两篇故事。我明白了,爱不单单只是口上说说而已,你也需要用行动去证明。比如,当你看到你的朋友(同学)被老师或者家长误会时,你可以尽可能地去帮他解释;当你看到你的同伴跌倒受伤时,你可以去扶起他;当你看到你的伙伴灰心丧气时,你可以给他鼓励。
在最后,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你们觉得爱又是什么呢?
教育专著读后感 48
前几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仿佛看到了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在孩子们心中很有威信,当弱小同学受到欺负时,他挺身而出,以至于有几个孩子都怕他了,见到了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学习成绩优秀,家庭富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还耐心帮助困难的同学;看到了勤奋好学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辞,却具有着无人能比的毅力,让我佩服;见到了坚强、孝顺的波列科西,他一次一次忍受爸爸的无理打骂,却从未失去孝心,最终用很好的成绩让爸爸后悔;还见到了勇敢爱国的小小少年,宁愿自己多么苦,但为了军队的胜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最终受了伤……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意大利的小学生安利柯在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还有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以及父亲和母亲对安利柯的话,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爱”,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罗伯特这篇日记,事情是这样的:一个要上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跑了起来,结果在马路中央摔倒了,这时有一辆马车正好行驶过来,罗伯特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去,抱开了小孩,自己却被压伤了,昏迷了过去,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罗伯特善良,勇敢,不顾自己,而却去拯救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将友善、善良、坚强、真诚高尚品质注入了我的心田,让我震撼,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有时间也要看一看哦!
推荐作文:
-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感悟300字
- ·我游北京故宫作文4篇
- ·给老师的一封信精选5篇
- ·领导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讲话(优秀10篇)
- ·《上下五千年》读书感悟600字
-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简单(优秀6篇)
- ·中秋节满分作文600字(优秀7篇)
- ·《红海行动》观后感精选7篇
- ·小学三年级清明节日记300字左右(精彩6篇)
- ·毕业赠言(经典4篇)
- ·龟兔赛跑与守株待兔新编作文600字
- ·优秀日记500字左右(优秀4篇)
- ·《弟子规》读后感300字优秀作文【优秀3篇】
- ·《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 ·安全伴我行演讲稿600字【最新7篇】
-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字
- ·反派作文500字
- ·过年日记【优秀5篇】
- ·关于初中春节见闻作文收集7篇
- ·拜年日记精选8篇
- ·小学二年级简单日记(优秀4篇)
- ·小学生周记7篇
- ·话题英语作文600字八篇
- ·春天的池塘作文350字
- ·春节红包作文【优秀5篇】
- ·家庭写人叙事作文(5篇)
-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优秀4篇】
- ·春节趣作文【精选6篇】
- ·国庆节作文300字(优秀2篇)
-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