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学院
九华山佛.学院
李白曾写到:"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九华山佛学院(九华山佛学院)
九华山,古属陵阳山区,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由金陵上秋浦,更九子山名为九华”(《贵池县志》 ,清光绪重修本)。清人王琦考证,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冬,应友人韦权舆、高霁的邀请, 聚会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廻家,互相吟唱,其“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佳名杰句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天宝十四年,李白赠青阳友人韦仲堪“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又是一曲脍炙人口、名扬千古的九华绝唱。
目录简介历史悠久外出参学办院方式收缩展开简介
是一所地方性的中级佛学院,院刊为《甘露》,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院名,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仁德法师创办并兼任院长。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教务长的圣辉法师曾任首届业务副院长。现任副院长是果卓法师、宽容法师。于1990年4月筹备,9月6日举行第一届开学典礼。赵朴初亦前来参加。开办后,佛学院即迅速发展成为海内外大德教徒推崇、赞扬的僧伽教育基地。 办院宗旨:续佛慧命。 学僧来源:根据“讲质高不求数杂”的精神,已招收数届学僧。学僧来源以本省为主,兼招外省。招生条件为信仰坚定、五官端正、六根具足的18一2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僧人。 学制:两年。四个学期共开设佛学常识、六祖坛经、八宗概要、金刚经、戒律学等20多门课程。 办院方式:“学修一体化、学院丛林化”。不放暑假,结夏安居、半月诵戒、早晚两堂功课、过堂坐禅。 毕业去向:已毕业数届学僧,有的留院、留山,有的则由中国佛教协会分配到全国其他寺庙或回原籍寺庙等。
历史悠久
早在1898年,华严学者月霞在九华山翠峰寺创办“华严大学”;1919年初,在东崖寺方丈容虚倡议下,成立了“江南九华佛学院”,开设课程有:佛学概论、贤首学、小乘佛学概论、佛教宗派源流、摄论以及国文、英文、文章作法、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艺术、体育等,历时17 年。1985年,九华山佛教协会举办僧伽培训班,学制一年,面向全省各地寺庙招生,经考试择优录取。学生毕业后大都回原地从事寺院管理工作。现九华山佛学院是在九华山僧伽培训班基础上,于1990年7月创办, 院址选在甘露寺。开设正科班一个、佛学研究班一个,并不定期地为全国各地举办寺院执事培训班,传授古汉语、哲学、医学、写作、英语、书法、梵贝等基础课和佛学概论、八宗概要、戒律、遗教三论、地藏经、三论贤义、佛教史等佛学理论课。截止1999年7月,共培养学生250多名,寺院执事近50名。 明清以来,九华山各大丛林经常开坛讲经,对僧徒进行佛法教育。讲经说法者既有本山高僧,也有礼请来的外地名僧。较有影响的讲经活动有:明未四高僧之一智旭于1637~1638年在芙蓉阁登坛演说,并参清朝国师玉琳、高僧兴斧、宝恒先后到九华开坛讲经,一时宗风大振;现、当代名僧普贯、了愿、大愿等讲经也颇有影响,尤其是1981年、1986年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1986年四川昭觉寺清定法师演讲《地藏菩萨十轮经》 ,历时月余,听众数百人,影响深远。
外出参学
一是僧尼个人自发外出云游,参访名山道场,请教各地得道高僧,以开阔眼界,提高佛学修养;二是佛教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僧尼到外地佛学院学习,提高其佛学和思想水平,造就佛学研究和寺院管理骨干。 九华山佛学院办学九年来,在院长仁德法师、首任副院长圣辉法师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学修并重、戒定慧并举”的教学方针,实行严格的上殿、过堂、半月布萨诵戒制度,夏季进行“结夏安居”并不定期组织集体拜山、诵经等活动,经加强提高学的自身建设与素质,使“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短短的时间里,树立了良好的道风和学风,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倍受国内外佛教界的注目和赞赏。九华山佛学院已毕业四届学僧和两期全国寺院执事进修班,共二百余人。毕业的学僧中,有的在全国各大寺庙中担任当家、监院等重要执事,有的已是各级佛协的中坚,也有的成为佛学院的骨干,及时缓解了佛教界僧才奇缺的状况,为佛教教育事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目前,佛学院第五届学僧已到第三学期。佛学院自培师资,几年来已初见成效,现在拥有十几位品学兼优的青年法师执教和管理后勤工作,虽然他们都很年轻,但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是他们的特色,相信他们会成为佛教事业中兴的一支生力军。同时学院还聘请了不少佛学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定期来院讲学。学院另创办了《甘露》杂志,它不仅是学僧学修的园地和佛学院研究的论坛,更是九华山佛学院对外开放的窗口。 九华山佛学院院训:“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学院秉承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来承担起“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的历史使命。
办院方式
学修一体化、学院丛林化”。不放暑假,结夏安居、半月诵戒、早晚两堂功课、过堂坐禅。
学院院训
"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
九华山佛学院的建筑特点和佛教地位
建筑特点:寺内有3个天井、上百个外窗,屋面为硬山两落水或四落水,而大殿为歇山顶。
佛教地位:甘露寺为清末建筑,全国重点寺庙,九华山古“四大丛林”之一。九华山佛学院现设于此。
九华山 古“四大丛林”之一。位于九华山北半山腰上。此地山水环绕,茂林修竹,遮天蔽日。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奉旨到九华山进香,行至此地,见风景奇秀,乃说:“此处筑兰若,必代有高僧”。
伏虎寺(即东岩寺)和尚洞安据此建议募缘集资建寺,动工之日,满山林木翠竹尽挂甘露,佛经以“甘露”为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又以“甘露法门”譬喻为“最上之法”,因此,洞安和尚遂兼取祥瑞和经义取名甘露寺。
寺因山势而建,殿宇五层,皆金色琉璃瓦顶。万绿丛中,红柱金光隐约,颇富诗情画意。寺旁有“定心石”,传说地藏和尚曾趺坐石上入定,蛇来不惊魂,女诱心不动。
推荐作文:
- ·简单祝福语(8篇)
- ·语文课前演讲稿最新4篇
- ·元旦联欢会作文300字(优秀6篇)
-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精彩9篇】
- ·穷人读后感优秀3篇
- ·实用的初中的老师作文400字四篇
- ·清明节作文【优秀6篇】
- ·读书演讲稿【7篇】
- ·中秋之夜作文不少于600字【优秀6篇】
- ·休闲的作文
- ·副校长竞聘校长演讲稿(优秀6篇)
-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5篇
- ·除夕夜作文300字优秀4篇
- ·我和阿姨的故事作文(精选5篇范文)
-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包粽子500字作文优秀7篇
- ·名著读后感(优秀10篇)
- ·高一家长会老师演讲词优秀10篇
- ·白洋淀纪事有感(8篇)
- ·关于初中计划作文收集八篇
- ·书香伴我成长演讲稿(优秀7篇)
- ·清明节游玩作文600字【优秀9篇】
- ·一年级新生入学寄语【经典6篇】
- ·写给同学的一封信作文【精选6篇】
- ·《叶问》观后感6篇
- ·《家乡的春节》作文9篇
- ·中秋节的日记怎么写(通用6篇)
- ·《爱》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 ·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550字
-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500字范文(精选3篇)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精彩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