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点精选6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几大类。那么记叙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记叙文考点精选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记叙文的学习技巧 篇一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方法 篇二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7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根据原文分析问题。在文中找到根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
五、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六、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
(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
(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七、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测。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符合情节的发展、适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正确表述。
八、阅读体会:紧扣文章主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感受启示题:结合原文谈认识,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
答题模式:观点+认识(道理论据)+事例(事实论据)
(2)合理想象题: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
答题模式:原文含义(作者感情)+现实生活(典型事例)+自己观点(态度)
语文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 篇三
《冯谖客孟尝君》
1、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2、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目的,固然是为了报答孟尝君的知遇之恩,帮助孟尝君巩固在他薛地的地位,但从另一方面看,也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因而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3、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
冯谖有着机智豪爽、深谋远虑和临机而断的性格。
4、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这是先抑。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这种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造成文章的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姿态横生。
5、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通假)孟尝君:贫困穷顿无法生存,托人请求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意动)之也,食(名词作动词)以草具:身边之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
(3)食(名词作动词)之,比门下之客:给他吃,和门下一般食客同样款待
(4)孟尝君客(意动)我:孟尝君把我当客人看
(5)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左右的人说:“就是那个歌唱‘长铗归来’的人”
(6)窃以为君市义:我私下用债款为您买来了“义”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举;拜访
(2)驱而之薛:往、到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意动,感到奇怪;名词作动词,穿衣戴帽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责同债,债务;以,拿;何市,市何,宾语前置,买什么;反同返,返回。
(5)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买义;才
(6)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同返,返回;坚决
《报刘一丈书》
1、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2、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的写作目的。
3、理解本文“干谒者”、“权者”、“门者”的形象特征:
干谒者奴颜婢膝;权者虚伪贪婪;门者狐假虎威
4、掌握本文在揭露“干谒者”奴颜婢膝的丑态和“权者”虚伪贪婪嘴脸时所采用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5、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我就更加不知道该用什么来报答您了
(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至于不能被上司下僚所信任的毛病,在我身上表现的尤为严重
(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早晚用鞭子赶着马,恭候在权贵的门前
(4)袖金以私(作动词)之:衣袖里藏着钱,偷偷地送给他
(5)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使动)之:看门人又得到那人送的钱,就起来放他进门
(6)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被动句),仆则愈益不顾也:因此常常不被长官所喜欢,我却更加不顾及。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何至更辱馈遗……:谦逊用此,承蒙、劳驾;馈遗:赠送物品
(2)书中情意甚殷:深切、恳切
(3)上下相孚:融洽、信任
(4)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刻、马上
(5)恶气袭衣裾:熏染
(6)闻鸡鸣,即起盥栉:洗脸梳头
(7)官人幸顾我:照顾
(8)相公又稍稍语人曰:稍微、偶尔
(9)间道经其门:间或、偶尔
(10)斯则仆之褊哉:地方狭小,引申为气量狭窄,这里自谦,指不愿巴结权贵
《马伶传》
1、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3、理解本文的借鉴意义:艺术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以间接生活体验来弥补直接生活之不足。
4、理解“见昆山犹之见分宜”的讽刺意义:昆山指当朝宰相顾秉谦,分宜指奸相严嵩,讽刺顾秉谦与严嵩是一丘之貉。
5、掌握本文运用的倒叙手法:本文记叙的事件有:马伶与李伶第一次较量;马伶的三年学艺;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马伶战胜李伶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作者把马伶三年学艺放在文章最后叙述,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这样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并且以事实为铺垫,使马伶获胜的原因更为充分,令人信服。
6、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戏班因为演技高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
(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座中的看客于是看着西边的戏台而连声赞叹,有的大声喊叫拿酒来,有的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边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边
(3)马伶耻(意动)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已出于李伶之下为耻,已经卸掉戏装跑掉了
(4)李伶忽失声,匍匐前(名词作动词)称弟子:李伶忽然大惊失声,匍匐上前,口称弟子
(5)子又安从(宾语前置)授之而掩其上哉:你又是从哪里学来而超过李伶的呢?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探访
(2)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停止;出名
(3)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超过
(4)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同类
《往事》(——之十四)
1、作者冰心,“五四”以来的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理解全文赞美大海的品格,号召年轻人做“海化”青年的中心思想。
3、掌握本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和拟人化的修辞方法:
本文的主旨是赞美大海,但文章的开头却两次说到大海的“单调”,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说海的单调是为下文突出海的丰富多彩的品格服务的。
作者对大海女神的描绘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海以感情和生命,又以大海的形象象征了人的品格。这种拟人化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完成了从“海性”到“人格”的过渡。
《背影》
1、 作者朱自清,现代的散文家、学者,“文学研究会”成员,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
2、 理解作者所选取的独特视角,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真挚动人的父子深情:
文章选取了“背影”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表现,别开生面。父亲不辞辛劳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真情,也是儿子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
3、 分析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理解白描手法与侧面烘托在文中的运用:
作者对父亲为儿子送行的一般过程写的比较简略,对父亲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过程则写的十分细致。为了突出父亲的形象,作者首先作了铺垫,突出了父亲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不易,更能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深挚。
白描手法描写父亲形象,先是语言白描,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然后是肖像描写,勾勒父亲的外形轮廓,其后是行为描写,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通过白描手法,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侧面烘托:通过儿子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体现出父爱的真挚力量。
4、 掌握文章的结构线索,说明文章四次出现的“背影”各自的表现作用:
文章以“背影”为结构线索,背影在文中四次出现。
开篇点题,说明难以忘怀“背影”,引起读者的关注;
中间对“背影”正面描写,先后两次,表现背影所凝结的父子深情;
结尾写到泪光中的“背影”,首尾呼应,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
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故都的秋》
1、作者郁达夫,现代作家,“创造社”成员。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2、理解本文所写北京秋天“清、静、悲凉”而又“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
3、理解本文选取富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常见景物表现故都秋色的写景方法。
4、分析本文通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突出全文中心思想的写法。
5、分析概述全文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箱子岩》
1、作者沈从文,现代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2、归纳本文的主题:
主题是表达作者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深情呼唤故乡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3、划分赛龙舟一段的描写层次,并联系全文说明这段场景描写的作用:
分五层:先交代节日背景;再鸟瞰水面彩船全景;接着正面描写三只龙船上青年浆手的动作;又侧面描写两岸观众呐喊助兴的情景;最后写悬崖顶上抛放的鞭炮。
这段场景描写把湘西的风土人情写的具体、逼真、富有地方色彩,写出了湘西人民具有的勃勃的生命力量。联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对乡土生活的痼疾恳切痛心,希望能呼唤出故乡人民赛龙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与热力,去建设美好的生活。
4、 理解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的情景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从这一对比中所引发的思想感情:
十五年前的箱子岩充满勃勃生机,十五年后的箱子岩,景致灰暗,气氛冷落,前后对比分明。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痼疾的痛心
5、 掌握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文章对赛龙舟场景的描写中,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三只龙船上青年浆手的动作;又侧面描写两岸观众呐喊助兴的情景,使场景描写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文章的人物描写,同样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对跛脚什长,不但正面描写了他的外貌、语言、动作,还侧面写到了旁人对他的议论和反映,把人物个性写的更加生动。
高考记叙文答题有哪些套路 篇四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记叙文答题技巧: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情节:
1、概括主要事件答题提示: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2、人物感情变化轨迹答题提示:从文中找出描述心理的词语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记叙文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1、某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衬托、对比、烘托铺垫,表现人物品质、心理、情感,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心理活动:如感动、感激、愧疚、自责、喜悦等,一定要答出原因。
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记叙文答题技巧: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语文记叙文的学习方法 篇五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篇六
一、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二、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
三、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四、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推荐作文:
-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500字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精选10篇)
- ·和老公出去游玩的心情说说文案【经典5篇】
- ·我们的英语老师600字作文
- ·元宵节800字作文(优秀8篇)
- ·除夕发短信的祝福语8篇
-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优秀3篇
-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优秀8篇】
- ·实用的英语话题作文7篇
- ·我想我有一对翅膀作文300字
- ·五一趣事作文300字(4篇)
- ·樱桃树去散步读书感悟600字
- ·蓝天下的课桌读书日记优秀5篇
- ·过端午节的优秀作文(优秀10篇)
- ·元旦作文300字优秀8篇
- ·五一劳动节日记(优秀5篇)
- ·教师节唯美文案句子【9篇】
-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优秀6篇)
- ·剥虾作文200字
- ·公司员工演讲稿优秀3篇
- ·零碳中国读书笔记600字
- ·快乐的母亲节作文优秀7篇
- ·书与我为友作文600字
- ·快乐的五一作文【优秀6篇】
-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 ·爸爸,我想对您说-书信450字
- ·五一周记500字优秀9篇
- ·神舟十二号安全着陆观后感【优秀4篇】
- ·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优秀5篇】
- ·2023元宵节作文500字左右优秀8篇
- ·教师五一劳动节演讲稿【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