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6篇】

时间:2023-06-30 08:54:57 | 作文来源:小练笔

19世纪,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创作了一个改变了美国历史的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篇一

读完美国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书中的各个人物都形象鲜明。不管是忠诚的汤姆,还是勇敢的伊丽莎,不管是仁慈的谢尔比一家,还是残暴的雷克,读来都让人觉得栩栩如生。

最打动我心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她叫伊娃,是奴隶主克莱尔的女儿。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一双紫罗兰色的眼睛,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她会为奴隶的不幸遭遇伤心落泪,也会为生病的奴隶让出她的小床,供病人休息……更为重要的是,她把奴隶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她的善良丝毫不带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正像人类之初善良本性自然地展现出来。她拥抱亲吻黑奴,感动了一身恶习的小黑奴托普西,因为她完全用平等的心对待黑奴。伊娃的父亲克莱尔说:“不管你的道德水平有多高,你的用意有多好,如果不能真正平等地去看待黑人,不能弃除心中隐藏至深的厌恶感,就永远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感激。”

现在宜兴有许多外来民工,路上随处可见,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里都有几个外地的学生,老师和父母教育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外地人,尤其是那些生活贫苦的外地孩子。我对他们也能做到彬彬有礼,可是看到他们赤着上身浑身冒汗地走过来,总会迅速走开;看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他们,总会忍不住皱眉;小区里碰到外地的孩子,总是不愿意和他们玩耍……和伊娃相比,是不是没有做到真正平等地看待外来务工人员?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他们、肯定他们?宜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难道没有他们的一份心血和汗水吗?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能用肤色、籍贯、地位来区分,愿我们都能像小女孩伊娃那样,用平等的心灵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真正的爱。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100字 篇二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很有趣的书,《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是美国的斯托夫人。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汤姆,他是一个诚实能干、正直勇敢、热心善良的黑奴,他帮助了很多人,自己却被多次拐卖,最后终于死在了一个种植场主的皮鞭下。而黑奴乔治一家却选择了逃走,他们历经艰险,最后终于获得了自由。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篇三

家长:今天晚饭过后又一次捧起《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和女儿一起阅读,奴隶制度的黑暗与恐怖又一次涌上我的心头,奴隶们真是太可怜了,他们可以同商品一样任由奴隶主们买卖。其实他们甚至还不如商品,因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书中讲到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想和自己的儿子被卖到同一户人家这一个小小的愿望就不能实现,硬是生生的把他们分开,真是可悲啊,可见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社会制度的阴冷与黑暗。

对话:

妈妈:“当你看到这对母子时有何感想?”

我:“我看到这时第一反应是可怜他们,我想会有好心人买下他们母子的,可是事实又是残忍的,买主只买她那身体健康的儿子,她老了人们都不要她了,看到这里,我十分生气。”

妈妈:“你觉得伊利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去做?”

我:“我觉得她是一个视子如命的人,如果我是她我也会像她那样做的。”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篇四

暑假里,我阅读了十九世纪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让我受益匪浅。

《汤姆叔叔的小屋》讲述了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格的黑奴。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乔治夫妇却得到了新生。

做人就要敢于斗争,敢于反抗。遇到不平等的待遇时,要像乔治夫妇那样,敢于斗争,不能像汤姆那样,俯首称臣,不敢反抗。做事也要敢于斗争。这里的斗争也可以是创新,学习就要敢于斗争,敢于创新,敢于探究,不能墨守成规,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没有自己的想法。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哥白尼、伽利略等著名科学家。他们敢于斗争,不害怕贵族、宗教的压制与驱逐,全心全意地研究科学,弘扬科学,勇于为科学献出生命。如果这些科学家屈服了,接受了那些伪科学,那人们便会更迷信,会迷失方向而无法自拔,那真是灾难啊!

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做事要敢于斗争,敢于创新,不可以逆来顺受,盲目听从别人的摆布,自己没有一点儿想法。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篇五

我最近迷上了一本书名叫《汤姆叔叔的小屋》全文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并描述了他与他身边的人的经历。使我深受启发。明白了世间疾苦,读这本小说之前的我是一个就是喝水都要人送的千金大小姐,看完之后我想了想我不是和书上的奴隶主一样吗,奴役着自己的父母,认为我是他们的责任,却没有想过他们的苦,我实在不应该。我以后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篇六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总是让我想到“人”这个问题上来。如果那个时代的真实情景就是书中描述的那样。那人就的确是一个不好定义的“东西”。

“人”怎样能够贴上标签,在市场上明目张胆的出售呢?就算是作者在书中对奴隶制度揶揄“你们是受过教育的,他们胸无点墨;你们高贵,他们卑贱;你们文雅,他们粗俗;你们才华横溢,他们愚昧笨拙”,可是我们作为“人”在同一世界生活着。如果弱肉强食是人类生存的严格准则,那人的每个“缺点”都能够作为“非人”的标签,那么人类的最终结局又将是怎样可怕呢?遗憾的是,那时代的美国仅仅将“肤色”作为一种标签。黑人的生活不堪入目。

奴隶主——单从称呼上来听,是不会让人有任何的好感的。他们抢占了别人的肉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霸占了别人的灵魂。可是内心有一丝善良的奴隶主对那些心无寄托的黑人来说仍是个福祉。阿瑟?谢尔比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拥有奴隶,可是却不戕害他们的身体。所以,谢尔比便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汤姆的灵魂。忠厚的汤姆虽身为奴隶,却对谢尔比的仁慈感恩戴德,甚至对于自由的追求都放弃了。可是我觉得不管奴隶主如何仁爱,只要奴隶制的枷锁一天不除去,像汤姆这样的人便永远得不到在世界上的平等地位,他的结局便是一个鲜活的证据——在危难的是时刻,仍被谢尔比作为手中的一件商品拿来出售。

汤姆被出售后,虽然厄运并没有那么快的降临,但却是一个死亡时刻的端倪。忠实可怜的汤姆在被迫抛妻别子后遇到了心地善良、仁慈孱弱的圣克莱。他虽然是个奴隶主,可是在他心中,奴隶仍是一个“人”,他们仍然享有必须的法律保护。属于汤姆的曙光仿佛已经到来。圣克莱的女儿伊娃(伊万杰琳),仿佛是汤姆、也是奴隶制度下的所有黑人的光明使者。我总是隐约觉得作者在书中描述的伊娃不是世间的凡人,因为那样的灵魂,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尚不必须有,更别说是个孩子了。

伊娃的那一段独白是故事中最感人的一段,她向苍天发出的最哀婉、深沉的呼唤:“我想让你们记住,还有一个美丽的世界,耶稣居住的世界,那个世界属于我,也将属于你,你们每个人都能变成天使,永远变成天使,耶稣肯定会保佑你的。”这是从一个有稚气的孩童嘴里说出来的。也许伊娃便是耶稣的替身,把所有的苦难包揽在一个人的身上,从而给别人光明。但幼小的伊娃终究却在疾病的折磨下死去了。

有着丰富、真挚感情的人在那个惨无人道暗无天日的时代,必定是生存不下去的。伊娃的死让圣克莱心如死水。人世间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了,最终被人误伤而溘然长逝。可怜的汤姆又一次遭受“商品”的转卖,黑人的命运最终仍旧摆脱不了奴隶制度死亡的指定时刻。

勒格里——汤姆的又一个主人——这凶暴残忍的种植园奴隶主,将奴隶制的罪恶推向了巅峰。在义思想的庇护下,汤姆的内心已经到达了坚不可摧的地步。“为那些伤害过你的人祈祷”是这个徒所采取的生活。而勒格里信奉的则是“不相信肉体的摧残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心”。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黑暗的制度下,汤姆和勒格里这两种直接相对的精神必然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终两者都赢了,两者又都输了。天国的大门最终朝汤姆打开了,可肉体却被勒格里摧毁了;暴力最终摧毁了坚不可摧的肉体,可是自我也被人性的审判吓倒而呜呼入了地狱。让人欣慰的是,勒格里会因人性的残暴而心虚惧怕,凸显了人性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了人性,肉体只一个虚无的东西,你能够将他击得一败涂地。

与之相反,伊莉莎和哈里斯却是奴隶制下最坚强的人。他们没有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把奴隶制度——这一束缚人的标签撕得粉碎。“对于我们这样奴隶生、奴隶养的人,还能谈到什么国家,法律只是压榨我们,让我们低三下四。”哈里斯看清了,作为一个奴隶,是没有自我、没有未来的真相。所谓的“国家”、“法律”也只是榨取他们的一种称谓。要想真正的获取人的自由,必须要跟奴隶主、奴隶制度进行殊死的搏斗。伊莉莎也是,作为一名女性,在奴隶制下她并没有听之任之,将自我的孩子任人摆布。最终他们成功了,逃到了加拿大,成了自由人士。

这个故事有催人泪下的情节,有让人义愤填膺的地方。读完之后,总让人免不了进行对“人”的思考。能够说奴隶制度是人类发展到黑暗、罪恶的一个最深谷。可是人类的发展不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吗?没有这样的经历,人们怎样能明白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