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9篇】

时间:2023-05-13 17:04:03 | 作文来源:小练笔

“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2009年,张超主动申请去“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海军航空兵某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2023《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一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通过电视,我知道了一个叫刘伟的哥哥,他用他那残缺的身体,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

刘伟小时侯,一次事故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臂,使他悲痛万分,每次都是哭着睡着的,醒了后继续哭。但在医院的那段时间,刘伟看了太多病友的生生死死,仿佛一下了领悟到了什么,他说;“能活着,就是一种庆幸。”

刘伟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他先学会了用脚去做一些我们正常人能做的事,基本能够自理,比如吃饭、穿衣,还写会了用脚写字。但他对人生的追求远不止这些。他参加了一个残疾人游泳队,奋力地学游泳。游泳是靠四肢的,而刘伟哥哥只有两条腿,难以保持平衡,所以要付出别人双倍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

刘伟终于掌握了游泳技能,在一次次的比赛中获得了奖牌。正当他准备朝着奥运会冠军进军的时候,残忍的命运再一次降临到刘伟的身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刘伟哥哥不能再做剧烈运动。记者采访了刘伟的妈妈,刘伟的妈妈哭着说:“我们做错了什么,老天怎么这样对待我们!”而刘伟哥哥毫不放弃,他又开始学习钢琴,别人用手弹,他用脚弹,有一位音乐制作人说,这是不可能的!但刘伟哥哥固执地练习着,练习得脚也抬不起来,直到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一年后,刘伟达到了用手弹钢琴的七级水平,还在金色维也纳大厅里演出,观众都被他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所感动。

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幸,关键是看你怎样去看它。勇敢地去面对一切,生命的勇气会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光彩!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二

在今天的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了以后,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观看了感动中国的这项栏目,在我们看感动中国的时候,我都是很感动的,因为他们都是为着人民做的一些很危险的、受苦事情。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要是我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我绝对不会去的。但是有一个人他就去了,那就是:张玉滚。

张玉滚,他打算出门外出游玩,但是有一位山村学校的校长是他的好友,那个校长,对他说:“我们这个山村的学校的老师是很缺的,你能不能来当这个学校的老师”张玉滚拒绝了,但是那位校长让他看了一下它的'学生,张玉滚去了。

他看了一下学校的孩子,他就很是伤心,因为孩子们在那么苦的情况下学习,还没有老师教他们,怎么多的学生真是浪费呀!他就留了下来,但是每月的工资只有30元,工资是非常少的,但是他留了下来。

在一个新的学期的时候,他要出去给孩子们买新书,在买书的过程中,都要走一段很长的山路,在山上走路,是只有一个人能走的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公路,他就拿起了教孩子的重任,给学生们买书,再走山路的时候,不知道已经摔过了多少次跤,他教孩子的时候,它的孩子只有9个月,就死了,他忍受着痛苦,当时他有想放弃着所学校的念想,但是他想了想他的学生,还是留了下来。要是换成我的话,是不可能给孩子们教书的,因为那个山区的学校的条件是非常不好的,工资又不高,更别说坚持几年了。

张玉滚真令我佩服。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天(3月_日)播出,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_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感动中国》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告诉我们,中国航天近年来的发展成绩斐然,给中国人带来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荣誉献给中国航天人,实至名归。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 篇四

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数次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9月23日,在日本札幌举行的20__年女排世界杯赛第二阶段A组循环赛中,中国队以3比0战胜“老对手”美国队。此次胜利不仅成就了中国女排世界杯7连胜,也打破了中国女排世界杯8年逢美不胜的尴尬纪录。中国女排团结拼搏、无惧挑战,在赛场上势如破竹的英姿再次点燃了国人内心的澎湃豪气。

说到中国女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国体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军,各种项目的世界冠军数不胜数,但冠军背后能够总结成精神的项目却不多。改革开放前,中国体育界有两面红旗:一个是中国登山队,另一个是中国乒乓球队。这两支队伍是当时中国体育界最优秀的团队,分别创造了“中国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开放后,“女排精神”叫得更响,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同样以七战全胜的战绩,先后战胜美国、日本等世界劲旅,首得世界冠军。从排球运动本身来讲,东方人能够拿到排球项目的世界冠军并非易事。排球是集体项目,又是“高人”项目,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训练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种精神和动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国女排队员在赛场拼搏的身影,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

此后,以袁伟民指导为教练核心的团队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们,在“五连冠”(1981—1986年)中凝聚缔造了“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

袁伟民受到了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启发,他认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然攻克了这个数学谜题,靠的就是“迷”。于是,袁伟民将这股“迷”劲儿带入中国女排,要求队员们对排球也要极度专注和热爱。在训练时,他要求队员们拼尽全力,克服苦累和伤病等困难。在比赛中,他要求队员们极度专注,无论对手强弱都不能松懈。为了让队员记住比赛中的一个教训,袁伟民会在赛后把所有球员留下加练,一直练到很晚才离开。

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嘴里喊出来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比赛中奋斗出来的,历练出来的,凝聚出来的。袁伟民一再强调“拼搏”“严格”“协作”,说出来感觉很虚,但这正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凭着在日常训练中锻炼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和扎实的技术,中国女排连续拿下了五个世界冠军,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女排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传家宝”。

“女排精神”代代相传。以陈忠和为主教练的时期,是女排精神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女排几十年来都是以“夺取奖牌,争取金牌”为目标的。取得“五连冠”后,中国女排成绩起起伏伏。教练换了好几任,但都没有夺得世界冠军。直到20__年2月,陈忠和接队。当时,中国女排在世界所有女排强队中是平均身高最矮的一支球队,这对一项需要“高度”的项目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的。然而,就是这么一群“小个子”,被陈忠和带到了一个新高度。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这支队伍取得了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以及大冠军杯的第一名。

陈忠和曾在袁伟民执掌中国女排教鞭时期担任过陪打教练。为了将中国女排的训练质量提上来,陈忠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如果没有中国女排精神的支撑,那么几乎没有人能承受陈忠和的“魔鬼训练”。

湖南郴州基地的苏仙岭,就是传说中的魔鬼训练场。苏仙岭的海拔并不高,但上、下石阶加起来有3600级。陈忠和要求所有的队员必须在22分钟之内跑上去,只要有一个人超过1秒钟,二话不说,全队一起下去,重新来。

登山既可训练队员们的腰腿力量、膝踝关节,又可以磨炼队员们的体能、意志和团队精神。这一“魔鬼训练”使姑娘们的身体和精神几近崩溃,但是每一个姑娘都告诉自己:不能掉队,不能拖累大家,不能拖累全队,一定要坚持,哪怕有人坚持不住,也得两个人拖着她往上走,一定要把她拖上去,坚持、再坚持。每当笔者回想起年轻的队员们手拉手、强帮弱,汗水混着泪水,滴在一级级的石阶上,艰难地向苏仙岭冲刺的画面,仍然激动不已。

陈忠和时期,中国女排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女排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取得过三次奥运会冠军,第一次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二次则是20年后的20__年雅典奥运会。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逆转俄罗斯女排取得冠军,无疑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示、发扬和传承。当时中国女排队员整体条件都不算太好,正是因为坚定地走中国女排的发展道路、发扬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才能有所作为,再次取得了非凡成绩。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五

我校会集体观看《2009感动中国颁奖礼》,心中是一片激动与期待。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神,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并善良而有质量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孟祥斌,一名中国的军人,在他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军人的使命,读懂了人间的大爱。他为了救一名落水青年,不顾自己身有疾病,不顾自己的安慰,立即跳水救人。然而最后落水青年得救了,而这位可个可敬的英雄,却将生命舍给了冰冷和喝水。我仿佛看见孟祥斌的女儿提着爸爸的鞋用嘶哑的声音喊叫着“爸爸,爸爸……仿佛听见孟祥斌妻子悲哀的大叫“孟祥斌跳河救人死掉了!”在我看来他不仅是失去至亲的心痛,更是对未来生活的迷惘。我们为孟祥斌鼓掌,我们被孟祥斌感动,我们为这个人民的子弟兵,为这个人民的好儿子而骄傲。感动,长存……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陈晓兰,她无私无畏地坚守医德,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良知。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 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良知,这是白衣天使的良知,一个医生所具备的基本良知,然而我竟惊讶地发现,在中国,这种良知竟少得可怜。陈晓兰现在已经不能再穿上白大褂,不能她当她喜欢当的医生,不能帮助人们救死扶伤。然而这个勇敢执着的医生,却拥有着高于常人的品质和精神。在全中国人的心中,她是我们最负责,最好的医生!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我们身为中学生,无力是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 篇六

在看过《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之后,我更深切的有了对于祖国的崇敬,对于那些可爱的人的发自内心的崇尚,他们坚强有责任,无畏肯奉献,拼搏示大爱,坚持架暖炉,勇敢展技艺,心细寄热血,突破长腾飞,报国携风雅,开山又拔路,吃苦献国力,英勇常留存。我们更多的感怀,是源于他们的义无反顾,无私无畏,勇敢向前,有担当,不气馁,不放弃,他们从平凡走向了伟大,他们的事迹,他们带给我们深思的伟大历程,是精神的财富,人格的精炼,价值的提升。

他们从人民中走来,为了人民,他们舍弃了许多,遗憾了许多,激动了许多,悲痛了许多。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说能够帮助别人很幸运,壮烈也很平常,一声定宇兄,一脚为民生,抗疫一线他冲向前;抗洪防汛战士陈陆,与家人最后一张合照,村民不曾遇见的大洪水,不愿相信他已离去;山区老师张桂梅,一块两块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缠身,时间留给女孩,丧葬费留给孩子;“抗癌厨房”,万佐成,熊庚香,早点铺成炉火处,万家厨房,偶然改轨迹,必然见善良;空军英雄王海,跨过鸭绿江,不畏强敌,140米开炮,不怕死,死不了。他们的精神体现,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并不总是如意,或是难以接受,但我们应该坚强,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为了未来,拼就再拼一点,健康就是财富,对美好持有期待,对一切怀有热爱。

志愿者汪勇说,十公里不能让医护人员走过去,他察觉医护需求,迅速解决,他认为医护是神圣的;技术突破人谢军,他倾心倾力北斗国产原子钟,三次晕倒,关键器件全部国产,工作值得;风雅先生叶嘉莹,筑民族修养,颂经典,结诗缘,文化传播,书生报国,谦虚自谦,传承一家;开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变村庄命运,挑战艰难,身先士卒,架起康庄路;猎猎风旗国测一大队,珠峰高程测,扎西德勒,双腿丈量,生死考验,年轻人接力,情谊深。汪勇坦诚相见,持之以恒,汪勇真勇,热血融化恐惧,新的目标挑战,奋勇向前,品格提升见价值,无声觉悟有声教育,敢于抗争命运,不忘向往美好家园,感受集体的珍贵,无私无畏。

他们的事迹启发着我们当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将自己的热血洒注祖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感动中国,感动你和我,支撑感动的背后,是我们共同有责任,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挥洒青春汗水,激扬美好乐章。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七

一个人,总有感动的时候,世上永远不缺少令人感动的人。中央电视台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出10个中国最令人感动的人,在每年的春天通过《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向大家介绍这些人和他们令人感动的事迹。《感动中国》已经开展了10年,可我却只看了一期,就是今年的这期。

今年,每个人物的事迹都十分令我感动。像朱光亚爷爷,他一心研究原子弹,率领科研人员研究了整整10年。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终于研究成功了,他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像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他们放弃在城市里的优良条件和工作,到山区的孤儿院去教书。这一教,就是12年。他们经常因为过度疲劳而昏倒,但他们还是坚持在那里教书。在这其中,无臂的钢琴师刘伟最打动我的心。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话是刘伟的励志名言。的确,他精彩地活着。刘伟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事故被截去了双臂,可他没有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人生的希望。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坚强地挺了下去。从10岁—12岁,从失去双臂到踏上维也纳的大厅,他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他时时刻刻都在努力。

刘伟令我感动的,是他那种相信自我的心情和他那坚持到底的精神。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平时,我很少有坚持不懈做到底的事情,常常是做到一半时,觉得太难了,太累了,就不做了。就拿我跳绳来说吧。前几个星期,妈妈对我说,跳绳对身体的健康有好处,于是我规定自己每天跳绳500个。坚持了几天,就做不下去了,因为跳完绳后,很累,气喘吁吁的,十分不舒服。我心想:这太累了,我还是放弃吧。很快,放弃就战胜了坚持。

现在,我看了刘伟的事迹,我认为,刘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了许多困难,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相信自己,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刘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感动中国”的人物的精神,我都要学习。《感动中国》让我知道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人,让我知道了许多值得我去学习的人。《感动中国》,一个让人感动的舞台!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八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有两个故事我看了为祖国母亲感到开心。

第一个就是于敏爷爷,他是一名核物理学家,他为核弹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法国研究成功核弹爆炸用时8年6个月,美国用时6年8个月,而我们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通过这一件事,我就知道了于敏爷爷是在尽全力帮祖国研究核弹。说明了于敏爷爷报国心皎洁!

第二个是一对夫妇,妻子孙丽娜(乡村小学教师),丈夫朱敏才(外交官)。夫妇俩退休后支教乡村小学,支教十年间,他(她)们共支教了五所小学,过得也非常艰苦,有时候冬天几个月也不能洗澡,但在狭窄的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就是夫妻俩最美好的时光。

看完感动中国,我最想说一句话: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九

今天早上7点19分左右,我看了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里面讲了两个小故事,我觉得非常感动。

第一个故事是浙江的一位语文老师陈斌强五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母亲。每天早上陈老师用一根绳子把妈妈绑在自己的身上,以防止她从车上掉下来,然后他带着妈妈急急忙忙去学校上课。陈老师说自己每天都是跑着走路,因为时间太紧张了,要上课,还要照料母亲。他对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个故事是广西12岁最美学生何玥得病去世后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她用自己的大爱挽救了3个年轻的生命。在何玥的举动下,她的爸爸也签订了无偿捐献协议。我觉得他们很勇敢很善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