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建国70周年影评 爱国电影心得体会【6篇】
祖国,今天,您的辛勤耕耘给了我幸福的生活,给了我未来的希望;明天,我将用自己绵薄之力去为您贡献自己的毕生。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我和我的祖国》建国70周年影评 爱国电影心得体会【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一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是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联合执导,又有豪华的演员阵容,此片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选取共和国成立至今七个重要时刻,以钢笔转场。
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护航、白昼流星对应的正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或者最辉煌庄严的时刻。
七个故事七个不同的时代下的国人心,无论是催泪、纪实、还是喜剧,有泪水也有欢笑,有玩梗也有思考。无论你喜欢哪种风格里面全都有,而且有不少都是我亲历过历史事件,因为共呜,所以感动,油然而生的身而为中国人的喜悦。
在观看过程中,内心充满感动和激动,为建国以来那些默默无闻为国家做出各种牺牲和贡献的英雄们所感动。深知现在生活来之不易,是每一位革命先烈、科研工作者以及坚守在每一个岗位上的人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感慨良多,看到祖国日渐强大,稳稳地屹立在世界之林,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光荣。此片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唤醒全球华人的共同回忆,希望我们能不辱使命,把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有国就有家,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祖国我为你自豪,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三周年到来之际,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我和我的祖国》观看心得 篇二
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正在院线热映,截止上映第七天,电影内地票房已经突破20亿,也是国庆档电影三巨头中首位突破20亿的一部。
不过《我和我的祖国》也丢掉了单日票冠的位子,现在《中国机长》以超42%的票房占比登顶,不知后续票房会如何发展。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个单元式的故事组成,导演们的角度都是从小人物出发,从而展示大背景下的温情,比如徐峥导演镜头下的上海弄堂生活,文牧野导演把镜头对准备飞女飞行员,陈凯歌导演讲述大事件影响下的两名失意青年。正因为故事很多,导演也不只一位,影迷自然就会拿来比较,其中徐峥导演的《夺冠》就收到很多影迷的喜爱。
春节档会有一部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女排》,相信陈导会直接从赛场上展现女排们的经典瞬间,而徐峥的《夺冠》把镜头给到了很普通的上海弄堂,围绕一台老电视机与小男主冬冬的故事展开家与爱国情怀的描述。
《夺冠》的广受好评离不开徐峥的执导,他对画面和故事的掌控已经很娴熟了,而且很注重细节的展示,冬冬身披床单化身“天线超人”、还有冬冬大跨步的美妙画面,都让电影的美感提升,而小美多年后与冬冬的相遇,算是让这个故事的结局不留遗憾。
不过《夺冠》也有一个难以服众的设定,这里不是说弄堂里突然出现的国旗,这个设定虽然有点超现实主义,但它一点都不突兀,反而让冬冬的抉择有了方向和坚定感。
这里要说的“难以服众的设定”是演员选择,有很多影迷表示难以接受小美回国之后长发变短发,他们认为小美归乡之后的形象应该延续长发飘飘的设定,因为这是小美在电影中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同时影迷也给出了他们心中的适合人选,那就是小美的妈妈。
简而言之,影迷们认为《夺冠》中小美妈妈饰演者刘涛更适合扮演成年小美,而成年小美扮演者马伊琍可以试着扮演小美妈妈,可见在影迷心里,小美长大后的样子至少是个长发女子。
《我和我的祖国》影评 篇三
聚焦“核心现场”背后的无名者,与预期截然不同
在《我和我的祖国》立项之初,我对它并不期待。毕竟在观影经验里,主旋律献礼片的规制、宏大事件的重现、多个故事组接的模式,让人不禁会产生“枯燥”、“假大空”的预期。
直到看完后走出影厅,我才长吁一口气。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和我的预期截然不同,是一部精致、有趣且不乏动人之处的作品。
电影对建国70年历程中的7大“核心现场”,进行了别致的拆解。每段故事,都没有选择以宏大的角度去进行“硬输出”,而是采取平民化的视角,聚焦每场事件背后默默无闻的平凡者。
目前看来,它将成为今年国庆档的最大赢家。
下面依次来聊聊自己对每段故事的印象:
《前夜》/管虎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夜。那一夜,全中国可能没有人比林治远(黄渤饰)还要更加“兵荒马乱”。
在典礼前一天的检查会上,所有团队众口一词:“万无一失”。只有他艰难地开口:“电动升旗,不敢确保万无一失。”
林治远是负责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工程师,但当时的中国在科技上并不发达。一个电动装置,也是足以令所有人紧张的技术难题——中国此前从来没有电动升旗装置,没有经过反复的实验,谁能保证一定成功?
时间紧迫,只能临阵磨枪,进行“土法试验”。而接下去的一夜,还有着更突发的事件等着他,只有“过五关斩六将”、“铤而走险”这样的词,才足以形容这一夜的惊险。
客观而言,《前夜》是七个故事中,拍摄难度、导演技巧和演员表现上最佳的作品。如果要在其中评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非管虎和黄渤不可。但个人旨趣上,它在核心创意上稍显保守,这是有些可惜的。
这段故事的题眼,是片中至关重要的阻断器。虽然它只是一颗小小的金属球,在整个规模空前的开国大典上并不起眼;但如果它出了问题,那么五星红旗就无法稳当地停住,有被顶飞的风险。这颗小球,其实就喻指开国大典背后,在各个环节里付出努力的每个人。
导演管虎一直擅于描绘极端情境下被逼到绝境的人物,如何爆发出自己的潜能和毅力。《前夜》是他擅长的题材,再加上黄渤看似外露、实则饱满稳当的表演。整个故事在完成度和情感表达上,是不出意料的高分。
《相遇》/张一白
没想到,七段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张一白导演的《相遇》。
《相遇》的事件背景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张一白却选择将目光聚焦于一对被命运捉弄的恋人,可谓极为微观的视角。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背诵这件事情的历史意义,却从没想过这件事背后的个体印痕。
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一场实验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辐射而身染重病,渐渐发展为不治之症,随时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当天,他偷溜出医院,坐上一辆公交车,却偶遇了自己三年来都未曾联系的女友。
他们是一对恋人,此时却不能相认——不仅因为小伙子是参加原子弹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保密自己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时日不多,唯有隐瞒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说的委屈和遗憾。
虽然命题是“原子弹爆炸”,但这个故事却巧妙地转移了“主战场”,塑造出了一场“身不在场的原子弹爆炸”。80%的情境,都在这辆不断向前、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上展开,而宏大事件则隔着车窗喧闹着。
在一个长镜头中,全程只有任素汐饰演的女生开口诉说往事,从初见到情深的点点滴滴;而一旁的张译只能用眼神演戏,却演出了契阔之际的悲情。
《相遇》中有两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幕在开头,高远被高压水枪冲洗,血缓缓地从他的口罩中晕染而出;另一幕在结尾,两人在汹涌的人潮中被冲散,高远摘下口罩,对视的一笑成为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这两幕令人不禁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对历史上的宏大事件产生感动?
我们的感动,并不来自于集体的光辉成就,那是一种矫揉造作;而是来自于“另一种版本”的历史现场——就如同这个故事一般,是无名者的默默隐忍,是所要经受的“身不由己”的痛苦,是不得不错过的遗憾。
《夺冠》/徐峥
客观而言,《夺冠》在各个层面的指标上,并不是七段故事中最好的,但它却是个人最喜欢的。
冬冬,一个上海石库门街坊里正过着暑假的小男孩。他是这条街里电工的儿子,上得了屋顶,修得了天线。那年的8月8日,整个街坊都指望靠他来看女排决赛的实况转播——电视信号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了接收信号,冬冬只能一直换着角度待在阳台上。
可实际上,情窦初开的他此刻还为另一件“人生大事”焦躁着。自己暗恋已久的女孩小美,今天就要移居国外,很可能再也不回来了。眼看着她就要被带去机场,冬冬陷入了两难的“夏日大作战”。
徐峥用一场小孩之间的“怦然心动”来切入“女排夺冠”这一历史事件,是非常可爱且浪漫的。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东东就带着他小时候的影子。
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和张一白的《相遇》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选择把镜头放在距离事件现场非常遥远的“不在场位置”,细微地切入其中。只不过《相遇》是悲剧,而《夺冠》则是喜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不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市井还原得很到位,而且在风格上也很大程度地致敬了上世纪的沪语喜剧,诸如谢晋的《大李小李和老李》。
《回归》/薛晓璐
《回归》相对而言是较为保守、不够出彩的一段故事,因为整个主线情节都必须围绕香港回归当晚的庆典做文章,没办法“出奇制胜”。不过,它的核心概念还是抓得挺好的,那就是“时间”。
“我们已经等了154年了,不能再多等一秒了”,仪式总指挥与仪仗队升旗手(杜江饰)的这条线,聚焦的是“国家的时间”。
意外来到香港的小钟表铺老板(任达华饰),被执勤队队长(惠英红饰)所救治,并组建家庭。这条线索,指向的是对故土的思恋、对人的感恩、对工作的负责,是“情感的时间”。
几条线索,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瞬间的“必须准时”,那就是1997年7月1日的零点零分零秒。薛晓璐导演重点抓出了这个细节,然后再进行扩散,让叙事线索间产生关系。
此外,惠英红与任达华在非常有限的戏份空间里,演出了人物的前史和真实的烟火气,算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北京你好》/宁浩
宁浩拍《北京你好》这般充满京味的喜剧,的确再合适不过。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葛优饰),离婚后与家人形同陌路。在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门票之后,他想借此机会与儿子缓和关系。
但是,在这份大礼未送出之前,他仍旧时时刻刻不忘暴露本性,换着法地到处显摆。每个他见到的人,都要被他的炫耀洗礼一番。不料,意外发生,这张票开启了它的“奇遇”。
《北京你好》在喜剧背后,又有着宁浩一贯悲欢交融的底色——我们要记住2008年的奥运会,却也不能忘记同一年的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伤痛。
在满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这个失落却又常常打了鸡血的北京中年男人,心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情角落。
《白昼流星》/陈凯歌
《白昼流星》的摄影与调度维持在水准线上,但叙事逻辑有些问题,有点可惜。
以“草原传说”作为基点的这则故事,包含着寓言感:传说中,若能在白昼看到流星,贫瘠的大地就会变成绿洲;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贫困的草原牧民而言,就是一串带来希望的“白昼流星”。
不可否认,它的立意出色。将“新农村扶贫”和“航天航空事业”两件大事糅在一起,构成了互为牵引力的关系——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航天科技发展与扶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也存在着关系。
《护航》/文牧野
最后一段故事《护航》,由文牧野执导,算是收了个不错的尾。
《护航》聚焦阅兵式上的“后备飞行员”的故事。她不能正式上台的理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只有最优秀、最全能的飞行员,才能做到最完美的替补,成为飞行表演的最大保障。身为队长的她,只能成为后备的人选。
每一个幕后不能上场的平凡者,她们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挖掘、被书写。文牧野显著的强项在于,他对人物的塑造与情感处理是细腻的。
《护航》通过飞行时不断偶发的主体回忆,来打捞、回溯这位女飞行员的心路历程——从孩童到少年时光,再到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类挫折。她要打败性别观念的禁锢,要在无法兼顾爱情与事业这件事上做出抉择。这些回忆连同“护航飞行”的主线,塑造起了鲜活的形象。
七个故事、七种鲜明的风格,却没有造成“互不兼容”的情况。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书写历史横截面背后的小人物。
这也是《我和我的祖国》让人感到欣慰的地方。每个故事,都选择将重心放在“我”和“我的”,放在默默无闻却又举足轻重的无名者身上,放在大事件幕布背后的那些细微角落,然后再是“祖国”。
真正的历史,蛰伏于平民的日常之中。“祖国”这个观念在此时显得既抽象、又具体,在平民化的叙事逻辑里,最终渐渐生发为实际的关切。
从这一层面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点——它并非是传统印象中,那类老套、刻板的“假大空”式的表达;而是一部充满细节、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
2019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影评 篇四
我记得周总理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或许祖国的过去我们不曾参与,只能在纪实等各种资料中体会到往日的筚路蓝缕,但如今我们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中国当下的日新月异,强盛壮大,也能在网上、在新闻中处处看到华夏儿女一脉相承的民族自豪感,千万心声汇聚成一句话“我们爱你,中国”。
对于我来说,儿时第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存在,是学习国歌的时候。当自己在一步一步的成长,知识一点一滴地在脑海里定居,我从历史中回顾中国的过去,在地图上领略中国的幅员辽阔,还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在地图上看来看去、指指点点,用小脑瓜认真地尝试记住一些城市好听的名字,我知道我的家乡名作中国。
当然对于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的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也伴随着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天,我也不知为何突然想看《北京欢迎你》的MV,在手机上搜到这个视频,边看边想象当时08年北京的盛况。“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四海五洲,齐聚于此,共同编织一支奥运狂想曲,多少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多少次感动不已的瞬间都已流淌进时间的大河,镌刻在北京、在中国的记忆里。从一次次申奥到成功举行夏季奥运会,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开怀抱,我们国人也得以看到这个多元的世界。
不论是初中12年的伦敦奥运会,还是上高二时16年的里约奥运会,时刻关注着中国的比赛已成为一种定时习惯,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为出征的奥运健儿加油。每每看比赛时,就会有一种大家在共同呼吸的感觉,当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时,有时自己也会感动到眼泛泪花,而这份感动也是祖国给予我们的。
对于我来说,真实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已经超出我所认知的时候是在高中,高中阶段算是个信息量的时期,每次提笔写关于国家作文的时候,各种素材实例就会在脑子里打转,可见这些年中国各个领域的革新与发展。就拿传统文化来说,这几年中国文化类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国*藏》、《经典咏流传》都在创新形式中弘扬历史传统文化,毕竟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于此,可以说这也是我们自己的血和肉。
而祖国的脊梁或许便是我们实打实的国力,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自己的理念第一次被影响是因为高中老师给我们放映的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素材为高铁建造与运行,观看之余,我被片子中数据的精确度以及运营网络的流通所震撼,或许从那时候第一次坚定了自己学习理工科的想法。中国的宏伟工程有很多,“天眼”、港珠澳大桥等都是中国为之骄傲的名片,而这些建设背后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们令人肃然起敬,我一直很敬佩这些大师,正是这些人的杰作构建起了中国坚硬的身躯,有了当下崭新局面。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有多少人脱口而出,我想做科学家。上了大学,我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说我想做科学家。今天看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不言其中违背科学的情节,我被打动了,被亲情的温暖所打动,被救援队的无私所打动,被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所打动,而这些种。种的背后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虽说不真实,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只愿做国家的一颗小螺丝钉,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自懵懂无知、不知爱国为何物开始,到青少年有些模糊又有些愤青的爱国之情,再走到今天,心里知道方向在何处。中国已走过将近70年岁月,或许于祖国,我们只是十几亿分之一,但祖国于我们却是。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五
国家马上就要70了,自己也朝着奔五去了。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你在哪里?在谁的身边?经历了什么?”《我和我的祖国》虽取材国人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瞬间,讲述的却是大事件背后鲜为人知小人物的努力和付出。
2009年的10.1上午,阅兵直播的时刻在深汕高速上狂奔,只是为了早点儿赶到厦门,去鼓浪屿看看,中山路走走。今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10.1那天只想在家里静静,上午看看阅兵,下午带小孩儿看看电影,就是这部《我和我的祖国》。告诉她,在1980年以来,国家经历了什么,民族经历了什么。撑起这个国家的不是鹿晗,不是吴亦凡,而是普普通通的我们。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六
《我和我的祖国》分别讲述了七个在不同岗位上为祖国献或者是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无论是林志远工程师,还是敢于取舍的东东,还是出租车司机张北京。这些人身上都呈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本质,当然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夺冠》和林志远工程师了。
夺冠讲述的是东东的朋友小美要转学,就在那天晚上小美还要坐飞机去美国,那天东东很倒霉,因为当时是全村人都在一起看中国女排夺冠的时候,而天线却出了问题,所以东东要去弄天线,他想送给小美的东西,原本可以实现,但是当时他坐了一个很大的决定让全村人看女排夺冠为国争光,很显然东东是一个爱国的人,他就能精神品格很值得我们学习,要向东东和女排一样热心央为国争光
另外就是林志远工程师,谁知电动旗杆后面会有这么辛苦那么努力,这一切都是爱国工程师林志远的努力。而他却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让我想到无数的军人,无数为国做出努力的人,他们都是伟大的英雄!
《我和我的祖国》我看了感触很深,我希望我也能加入这些英雄的行列中,也要像这些人一样爱国,我更想让这种精神与世长存!
推荐作文:
- ·幼儿园家长会家长发言稿精彩4篇
- ·母亲节作文600字【优秀8篇】
- ·春节作文300字【优秀7篇】
- ·国庆节作文400字(优秀3篇)
-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优秀10篇)
- ·启示读后感优秀10篇
- ·214情人节文案朋友圈句子【优秀4篇】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心得体会500字【精彩7篇】
- ·《老人与海》读后感感悟【优秀5篇】
- ·收集话题优秀作文400字七篇
-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优秀4篇】
-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优秀4篇)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优秀3篇】
- ·中学生日记(精彩5篇)
- ·埃及王子电影观后感 (菁选(优秀10篇)
- ·母亲节的礼物作文【4篇】
- ·青春各种颜色作文150字
- ·实用的初中生作文4篇
- ·关于5.1劳动节作文优秀5篇
- ·人生路作文250字
- ·元旦节作文3篇
- ·《边城》读后感2000字
- ·秋之美400字作文
- ·瓦尔登湖读后感【优秀4篇】
- ·成人礼高考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优秀7篇】
- ·2023年端午节的优秀作文500字(精彩5篇)
- ·我们,还会见面吗?作文450字
- ·我的中国芯读书感悟500字
- ·少先队云队课观后感【精彩6篇】
- ·清明节踏青作文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