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优秀2篇

时间:2023-03-22 11:13:31 | 作文来源:小练笔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优秀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篇一

恐惧,大概是人类最早体会到的情感。当婴儿呱呱落地,从漆黑的子宫来到这个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嚎啕大哭,那就是恐惧。尽管如此,我们对恐惧本身还是了解得太少。在弗里茨的《直面内心的恐惧》的一书中,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恐惧的窗户。

断断续续看完此书,我觉得收获很大。而且,这本书跟我们所学的人格心理学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书中,弗里茨介绍了4种类型的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害怕改变--强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其实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的是不同的人格,也包括这4种人格。如果某一种人格过于强烈,那么可能就会导致疾病,只有把握每一种的度,在多重人格中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才能取得内心世界的和谐。

《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了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或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本书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下断语的方式来进行论述,而是从人的特质或性情着手,来对恐惧进行深刻的论述,使之通俗易懂。

在书中,恐惧与畏惧这两个词反复出现,但我没有严格区分其词义,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有人说害怕死亡,而畏惧死亡也说得通,其中并无太大的异同。通常我们认为“畏惧”是指特定、具体的东西,而“害怕”则指非特定的对象,比较不理性,虽然敬畏上帝与害怕上帝有所区别,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斩钉截铁。因此,恐惧、害怕、畏惧、忧惧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这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即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和自己的童年时光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童年对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可能自己没有察觉,但是它却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要想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除了要把好的教育给孩子外,自己也需要做孩子的榜样,这会潜移默化孩子的人格,长远地影响孩子。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篇二

【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一性一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成长背景上。

本书以一精一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一性一情着手;一性一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

因此,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一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生命历程;人格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一性一情、童年环境、父母亲与老师的个一性一、社会与社会规范,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出我这个人。书中阐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养者忽视和缺乏良好的示范,致使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来补缀,使我们的人格趋于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们的生命。

恐惧与畏惧这两个词在本书中反复出现,但我没有严格区分其词义,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而且我也认为一定要做区分的话,恐怕并不容易。有人说害怕死亡,而畏惧死亡也说得通,其中并无太大的异同。通常我们认为“畏惧”是指特定、具体的东西,“害怕”则指非特定的对象,比较不理一性一,虽然敬畏上帝与害怕上帝有所区别,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斩钉截铁。因此,恐惧、害怕、畏惧、忧惧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别人,同时要告诉读者童年这个阶段有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重新唤一起大家重视感觉机能,我想,我们可以从感觉中学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