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

时间:2023-03-14 08:17:49 | 作文来源:小练笔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圆明园》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一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请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这个梦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盖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又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为谁建造的?为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完成的事物是属于人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过去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谈到过圆明园。我们常说:希腊有帕台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看来,胜利女神可能是个窃贼。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由两个战胜者分担。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中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注定又会使人想起帕台农神庙。从前对帕台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园中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成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口袋,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我们是文明人,中国人对我们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我先要提出-,感谢你给了我-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一半的胜利果实,今天,帝国竟然带着某种物主的天真,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陈列出来。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一次偷窃行为,有两名窃贼。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篇二

“在这个地球的某一处,存在着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做圆明园。”

——雨果

我去过圆明园。虽然已是五月,但极目所及,却尽是荒凉。野草丛生,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从废墟缝隙里迎风摆荡。可是在康熙至咸丰年间,她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最繁华荣耀的一笔。而后,那繁华与荣耀却化作烟云,消失在北京西郊的土地上。

影片制作技巧与构思角度

看完《圆明园》,想起自己站在园子里,试图努力想象当年盛景却因面对满眼荒芜而无法将她在心中复原时的无力感。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还有吆喝叫卖所谓的“纪念品”、“工艺品”的商贩,我是真的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正如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无从想象她年轻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一样。而现在,这部纪录片电影,借助先进的制作技术,却使我对圆明园的修建、扩建、概貌、价值等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

《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另外,影片采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使人有一种零距离接触人物的感觉。《圆明园》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

将制作技巧层面的特点搁置不谈,导演构思影片的心智和技巧却也都是值得称颂的。以西方传教士的眼见与思绪为线索,使得整个影片保持了一种冷静而客观的世界观和视角。一直以来,说起圆明园,我们都会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表达对列强的愤慨,但是直白的情感表达没有客观的说明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

导演对于我们中华民族遭遇的耻辱和列强烧毁圆明园的举止,没有旗帜鲜明地表述的立场和愤慨;而是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它的毁灭。这样含蓄而深刻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毕竟,不告诉我们这个农耕文明顶峰是怎样的辉煌,又怎能让人有这种切肤之痛。

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园

众所周知,雍正的继位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这位前半生争夺皇权、后半生强化皇权的皇帝,在影片中却显得十分向往文人自由、淡泊的生活。

雍正执政后,就开始队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影片中揣测,这是他对康雍乾三位帝王在牡丹园唯一一次会面的怀念。在雍正园居期间,它也成为清帝国的政治中心。雍正三年(1725),雍正开始在圆明园居住。从此,每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园内度过,直至去世。园内到处都留下了雍正的足迹,西峰秀色、澹泊宁静、万方安和、蓬岛瑶台等景点是他最喜欢居住之处。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山水地形逐渐形成,追求和谐与恬淡的建筑风格;而雍正本人,也经常在圆明园中,将自己打扮成文人的摸样,下棋、打骨牌、读书、休息,表现了雍正作为一个权力中心、掌管天下、平定内忧外患、又无比勤奋的帝王,那渴望自由与闲适,疲于斗争的一面。

另外,雍正对于住在圆明园中的皇子们的教育也十分重视。皇子们天没亮就要在最具名望的老师的教育下,学习满文、蒙文、汉文,以及诸多帝王教育课程。可惜的是,由于雍正本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皇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全面真实的认识,直接导致了乾隆以及随后的皇帝们,在科技问题上观念极度落后。这也使得“天朝上国”在近代被动而落后。

圆明园究竟是怎样毁灭的

闭关锁国的清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科技的轻视,使得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地撬开了圆明园的大门。这座皇家园林,无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各方面都堪称“世界奇迹”。

英法都是文化、艺术氛围及其浓厚的国家。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令英国人引以为傲,英国人常常被称作绅士;法国是浪漫之都,是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心中的天堂。他们怎么可以“满心欢喜”地将人类世界的遗产付之一炬?

或许正如片中旁白所言,对物品的损坏欲是人类的天性。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就会爆发出内心的野心。平时作战纪律最严明的军队在这样的时刻也会变得毫无次序性。“既然不能拥有它,那就摧毁它,作为胜利的证据”。由于欧洲没有一座宫殿能与圆明园媲美,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可怕的心理,那个让中华民族铭记千古的额尔金爵士才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早已“遍体鳞伤”的圆明园又遭一劫,被毁更甚。

然而,其实圆明园当年被英法联军烧后还是保持了大部分原貌的,因为石头砌的房子,火再怎么烧也烧不毁的。只是这100年内持续的破坏,才使得如今的圆明园面目全非。

有资料显示,1917年以后,就一些农民,就进入了圆明园,山形水系就开始遭到了破坏。建国以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就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据1980年圆明园管理处的统计,圆明园里边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劳动力700多个,里边的住户有270多家,形成了近20个大小的居住点。这农民进了圆明园以后,他们为了要种水稻,要挖山填湖,因为水深了水稻是不能种出来的,所以是挖山填湖,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为了养猪羊,它们养在圈里,要把它的肥料弄出来,要起这个粪,起了以后又要用土来垫,他要挖山垫圈。所以几十年当中,他们是每天挖山不止,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主要是近几十年破坏的,所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圆明园终于成为了一片废墟。有的专家就把圆明园的这个遭劫的这个经过,分别地称为“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因此,若要保持如圆明园此类的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老北京城在五六十年代也遭到拆毁,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之痛心不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需要民众,更需要政策与法律上的坚定支持。然而现在更多的城市为谋求所谓的发展,竭泽而渔,毁坏优秀历史遗产。这是对文明不可饶恕的亵渎。

科技发展与士兵生命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来复枪、连发枪;而中国军队用的仍然是腰刀和冷兵器。毫无疑问,欧洲人长驱直入,顺利得出乎了他们自己的意料。欧洲人说,“进攻很顺利,只有我们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伤不了我们。最后,我们一共只牺牲了5位站士。”我们中国人这种自杀式的对敌方式令欧洲的主帅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们的士兵拥有更好的武器,在战争时也不会落败到这等田地。

这令我想到了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以“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本。外国士兵打仗要命,而中国人打仗是不要命的。也许这是我们“捐躯赴国难”的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但这也是我们对生命与人权不够重视的一种表现。如果能够拥有先进的技术,在战争中,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士兵死去;甚至,就不会有这样受人欺凌的战争。

接近影片尾声的时候从旁白道出,欧洲人马格尔尼曾送给乾隆先进的炮弹和枪,但大清帝国却从来没有想过改良自己落后的武器。听到这样的话,观影的心情便跟先前不一样了。走过2000多年帝制,在乾隆时期又达到鼎盛。晚清时期的天朝,的确夜郎自大、腐朽落后,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是丧权辱国。历史以沉痛的教训证明,科学进步才是硬道理。

最后的沉思: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批判的眼光来回望我们的近代史,不厌其烦的阐释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点可笑,或者说可怕呢?落后就会有被人欺负的危险,但是不代表落后就应该被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便是“强大就可以欺负弱小”。这其实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不管清朝后期如何腐败和没落,鸦片战争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可能抹去的耻辱和不公正待遇。那些人是我们的祖先,那些土是我们祖先的土,那些土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我们祖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我们不能逃避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演化、发展过来的。如果抛弃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不谈,这个民族经历的荣耀和屈辱都是连贯的,都是我们自身的。

一个人20岁发达,30岁被人打,40岁翻身都是他的记忆,都是他的快乐和悲痛,而不因为40岁后他信佛了,硬生生把40岁前和40岁后瓜分开来。这是自欺欺人。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让人懂得进取而有礼,奋发而谦逊。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的和平,历史才不会重演。

如果那一天我们强大到可以把白宫、白金汉宫、凡尔赛宫毁了,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那么关于圆明园的记忆才有价值。

圆明园观后感 篇三

我在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完整版电影的时候,心里充满愤怒、悲愤和无比的惋惜,这么一个园林艺术瑰宝和精华就这样化作一片灰烬,当英法联火烧圆明园时,我相信,全国人民的一颗报仇雪耻、仇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心已沸腾起来,如同滚滚的江水一样,将大涛大浪刹那时翻起,涌向所有伤害了我们中国人民同胞的外国人,将他们一举歼灭。为了这次战争,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有多少的热血男儿抛头颅、撒热血,不幸还是被外国人的洋枪大炮打败了。

可恶的外国人,他们就像一条条走狗,像一堆堆无所作用的垃圾,像一条条卑鄙无耻的恶狼,只会抢夺我们中国人的领土以及各种金银财宝,他们如同一只只讨厌的寄生虫,粘附在我们中国这只肥壮的雄鸡上,如同吸收我们身上的营养一样,把我们祖国历代的名人书画以及各种珍贵的奇珍异宝,全部掠走,就像在掠夺一个小小的蚂蚁王国,他们简直是把我们当做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样对待。在他们眼里,我们一个泱泱大国就如同一只蚂蚁般的渺小,他们是多么的胆大妄为啊!

火烧圆明园,简直是中国人的耻辱。百年来,受尽的耻辱,没入骨髓的刀光和血,都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圆明园原本是一个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里面收藏着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美丽的奇珍异宝,这是个多么美丽,多么壮丽的景象啊!但这一切是百年之后将永远地消失了,那片美丽的土地将成为一片废墟,一片无用的废墟。虽然它是废墟,但我仿佛能听见它的呼吸与心跳,它好像在说:“在百年之前,我是多么华丽啊!唉!都怪那些可恶的外国人,将我毁于一旦了。”

圆明园的毁灭简直是没有天理的事啊!外国人真是可恨,竟然仗着自己的洋枪大炮,就随意掠夺我们的财产。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才。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火烧圆明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想,当可恶的八国联军即将把这座万园之园的烧毁时,清朝政府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站起来奋起反抗呢?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它是人类最宏伟?最壮观?收藏最多奇珍异宝的园林。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精致的的楼台亭阁,还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令我引以为荣……可这一切都不存在了。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他们疯狂的掠夺园里的珍贵瓷器?珠宝玉器?经典书卷,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这些赃品,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用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对这群帝国列强咬牙切齿!现在,我们看到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大石柱孤零零的躺在那里了。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所有炎黄子孙都为此感到痛心。

为什么帝国列强敢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科技、历史的国度上,这样肆无忌惮的践踏、破坏?为什么我们的祖国这样软弱?我觉得,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我们国家科学技术落后,国家贫穷,民不聊生。而外国人有洋枪洋炮,一个顶俩,清政府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以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多么的可恨可悲啊!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中华民族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外国人再不敢侵略我们了,这还不归功于我们的党,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吗?虽然我们强大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奋斗,更应该不停的发展科学技术。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不忘国耻,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一份力量!

有关圆明园的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五

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痛感。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奢华、雄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构想,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是人间天堂?

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军官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园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胜利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光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 www.haozuowen.net 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秘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枪,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闭关锁国。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六

在以前的一节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电影《圆明园》。其实与其把它归到一部电影,我更愿意把它归到记录片一类,因为在观看一般电影的时候,我总是关注电影场面的宏大,情节的跌宕,画面的精美,而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与震撼,对历史的剖析与清晰地呈现,却使我无暇关注其作为电影而应具有的视觉听觉上的要素,反而产生了对历史与当下的深思。  首先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圆明园吧。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的海淀区,于颐和园相连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构成,占地超过16万平方米,它始建于1709年,当时也是清王朝的第三任帝王,康熙在位的时间。众所周知,清王朝在入关打败大明王朝之前是一直游离在关外的游牧民族,对于凉爽的天气十分习惯,而对于北京炎热的夏天实在是难以忍受,同时由于不能时常离开都城去江南以及帝国的各地享受美景,因此清王朝的统治者一直对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由江南园林风格的避暑山庄渴望不已,由此,圆明园的建造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圆明园的美景想必也不用我多叙述了,在电影中,我们已经饱享了它的美丽,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风格,还是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理念,圆明园怎么看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筑奇迹,难怪法国的大作家雨果把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比作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代表,称前者为梦幻艺术,后者为理念艺术,并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  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的园林建筑,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烧毁的命运,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究竟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  首当其冲的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清王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封闭。从电影中我看到了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不倦地学习,不断地用新思想补充自己,圆明园中出现的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以及他委派一个外国的官员来负责圆明园的事等等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他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作为一个帝王所应该有的气度。因此当时的清王朝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一路平定准格尔和吴三桂的叛乱,带领着刚刚安定下来的清王朝走向发达的正轨。不过独裁统治和世袭的祖制注定了清王朝不可能一直由英明的皇帝通知下去,果不其然,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登上了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利舞台。他虽然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电影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圆明园内批改奏折直至次日,也能够看到他为了国家公务废寝忘食,可是他却并不相信西学。他摒弃了他父亲的良好习惯,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不屑一顾,以读古书以及下围棋为乐,虽然在当时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羡慕文人潇洒的生活方式之时,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西方的资本积累正在迅速地进行着,而清王朝,也逐渐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远的趋势……而根据电影的描述,雍正皇帝也是死在了迷信——丹药上。在雍正皇帝过世之后,所谓“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与他的父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于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视,以泱泱大国,“天朝”自居,而小觑天下的其他列强,而且也就是在他当朝的阶段,清王朝关闭了许多对外国的通商口岸,理由则是认为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同“蛮夷之国”进行通商!这是何等地自大!的确根据电影的描述,当时的清王朝拥有世界其他各国所无法比拟的国力,但是如果就这样闭关锁国,不思进取的话,这点差距实在是太容易被他国追上了,而他所种下的恶果也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报应”在了他的子孙辈的统治者以及无辜的百姓身上。

其次一点就是清王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了。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点无可厚非,不过当无限的渴望配上无穷的权利与财力,那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令人可怕的!在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内,圆明园始终在不断地被扩建被拓宽。圆明园似乎化身成了一个财富的黑洞,不断地吸取着清王朝的财力,处在盛世时统治者可能还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一旦一有风吹草动,清王朝的财力便立马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各个国家的大炮打进中国来的时候,当敌国的军队已经占领沈阳的时候,我们的统治者咸丰帝居然还在扩建圆明园!实在无法说这是他们的淡定还是愚蠢了!不得不提的是,这种随意的性格自乾隆就有了,电影中说他曾经将这座圆明园赠送给他的一个妃子,只为博得美人的欢心……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实在是吃惊得无话可说,一座凝结这祖孙几代人的心血,清王朝几十年的大量财富的皇家豪华园林就这样在轻描淡写之间被送给了情人,实在是堪比烽火戏诸侯!不得不佩服乾隆的浪漫,不过这点浪漫似乎不可能感动到外国的侵略者,他们只相信大炮的威力,战船的犀利,当曾经无坚不摧的清朝铁骑被外国军队轻易打败,当无数的城池被敌国占领时,不知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内心是否有过一丝的后悔:如果不投入如此多的钱财在扩建圆明园上,如果将这些巨大的财富用在改装武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上,我泱泱大国,百万之众又怎么会被几个弹丸小国,数千军队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其实不光是清王朝统治者震惊外国军队的强大,外国的指挥官也同样十分不解:如此雄踞东方的大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拥有如此坚强意志的士兵的军队,他们的武器怎么会如此地古老,他们的衣甲怎么会如此的破旧。我们现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们那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弥补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烧圆明园!

最后就不得不提到清王朝内部政治的黑暗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几个帝国能够独霸中国超过200多年的,这很大的程度上也与政治制度的溃败周期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一个帝国建立伊始,它的制度总是最能满足当时的人民的需求,最能使当时的国家得到安定和团结,但是随着时光的变迁,岁月的漂移,原有的政治体制势必不可能适应现有的国家的情况,清王朝也不例外,铁马金戈的骑兵征服全中国他们做得很好,但是他们在征服之后却并没有对他们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改革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改革。原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八旗贵族,不愿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而最高统治者皇帝也显然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贵族亲王们进行斗争,久而久之,内部的帮派也逐渐形成,一旦当朝的皇帝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他的统治权就岌岌可危,虎视一旁的其他权贵就会抢夺政权,而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政局动荡,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险,若此时再有外国进攻,那帝国则必然将走上毁灭的道路。清王朝显然就是走了这条路,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宣告了“垂帘听政”的开始,也宣布着清王朝走向覆灭的倒计时。

其实,圆明园的悲剧是和清王朝的覆灭是密不可分的,而清王朝的灭亡其原因也不只是闭关锁国,骄奢淫逸和政治黑暗这几方面的因素。《圆明园》这部片子不仅仅反映了相对客观的史实,也同时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前一段时间有人曾经提出过要重新修建圆明园,我觉得大可不必,中国这个雄狮,是时常需要像圆明园这样的伤疤的痛来提醒,才不会再次浑然睡去。

也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始终记住过去的创伤,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内修政事,外处国事,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