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赏析【经典8篇】

时间:2023-02-25 08:06:27 | 作文来源:小练笔

导读: 篇一

  李清照的词风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在金兵入侵前,词风悠闲优美,一个在金兵入侵后,词风多悲叹作者的身世,情调较为感伤,而这首词是作者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具体阶段可由作者自己推测。其原文如下: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作品中心思想: 篇二

  这首词以作者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少女时代独有的游玩欢乐,可见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作品背景: 篇三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名家品评: 篇四

1,唐圭璋: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

2,吴小如《诗词札丛》:我以为“争”应作另一种解释,即“怎”的同义字。这在宋词中是屡见不鲜的。“争渡”即“怎渡”,这一叠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计想着怎样才能把船从荷花丛中划出来,正如我们平时遇到棘手的事情辄呼“怎么办”、“怎么办”的口吻。不料左右盘旋,船却总是走不脱。这样一折腾,那些己经眠宿滩边的水鸟自然会受到惊扰,扑拉拉地群起而飞了。检近人王延梯《漱玉集注》,“争”正作“怎”解,可谓先得我心。

词牌名: 篇五

  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本调三十三字。通体以六言句为主。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

作品翻译: 篇六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作者简介: 篇七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以上这篇如梦令李清照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字词解释: 篇八

如梦令:词牌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快速划船通过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满滩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练笔为大家整理的8篇《如梦令李清照赏析》,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