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观后感600字(优秀8篇)
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无数的情节却依旧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观影中,我好几次泪湿眼眶。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杨善洲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一
杨善洲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为当地人民谋福利,但他的家人从来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利益。他对自己、对子女要求严格,说:“一辈子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如果没有真本事,指望我在当官的时候照顾你们,那我不当官了呢?”他的家庭中十五位成员,其中八位仍然生活在贫困的山村。汉代时邹鲁之地流行一句谚语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同样的道理,这是对子女最深沉的爱。与其留给子女物质财富,不如教会子女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本领。
杨善洲在退休以后,带着一帮人到大亮山,寻求致富之路,以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带着人,先计划要造林一万亩,坚持至少十年。他们刚到大亮山时,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油毡房,后来建起了瓦房,但房子仍然不够住。他让技术人员先住瓦房,而他不顾自己年老、不顾深山里寒冷潮湿,仍然坚持绿色作文网住在原来的油毡房内。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品格,先人后己,讲求奉献。他说:“过日子,睡觉有个窝,吃饭有口锅,就可以了。”他不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他还一再嘱咐: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他自己一生清贫,几乎没有片刻的享受。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爱都献给了人民,而与自己的家人却聚少离多。
有时我们会想: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那就应该是:讲求奉献,有崇高的理想,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谋福利的人;而绝不是把自己的一己之利放在首位的人。看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事迹之后,反过来我们想想自己,对生活中的琐事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对一己之利还有什么可以斤斤计较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讲理想、讲奉献,胸怀人民、胸怀社会,绝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杨善洲观后感 篇二
4月11日, 我参加了学院党委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观看了教育片《杨善洲》,该片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是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满含泪水将其看完的。在这过程中,我感触很深。
杨善洲老书记一生都在为百姓的利益孜孜不倦地打拼奋斗,他为百姓辛勤付出的劳动不胜枚举,但电影中有一段使人印象尤为深刻。杨善洲老书记在退休 后,毅然婉拒了上级安排他到昆明干休所安度晚年的好意,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到贫瘠荒凉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没有树苗,就自己掏钱买,资金不足,就到街 上捡各种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将自己心爱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头顶竹叶帽,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锄头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 就是22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树木参天,满目葱郁,山变绿了,水长流了,珍稀动物出现了,各种林下经济作物 多起来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曾经矮小精致的盆景现如今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大树,一棵棵小树苗也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老 书记的头发也由青灰变成了飘雪,耄耋之年的老书记干不动了,他二话不说,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而又将得到的大部分奖金捐献给了慈善 事业。
于公,为了百姓,杨善洲老书记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于私,二女儿远在外地教书,想调回家乡的学校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上山请他出面请人 帮忙解决时,作为父亲的杨善洲严辞拒绝了,女儿很绝望的离去。最终,女儿依靠自己的努力调回的家乡。这一幕让作为子女的我们看了很是心痛,不理解父亲的冷 漠,不理解父亲的固执,但是,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这一切的不理解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在杨善洲老书记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看得 出来,面对至亲的苦苦哀求,杨善洲老书记在破旧的草屋里徘徊、哀叹,甚至坐立不安,内心挣扎片刻之后,在情感与章法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我们可以这样说, 他是好人,也是坏人,只是杨善洲老书记的“坏”换来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我们需要这样的坏人。看得出来,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心里,有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 爱,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时时刻刻在考虑的是国家和人民,却从来不为个人和家庭谋取任何私利。
杨善洲老书记用他光辉的一生、清贫的一生和廉洁的一生告诉了我们在这个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他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个大大 的“人”,这个“人”字顶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书记亲手栽种的那些树。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教会了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 是党的宗旨也是党员的责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后;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也要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的 实事和好事兑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虽然如今,老书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想他的精神将是永垂不朽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学习的对象,他为民、朴素、无私奉献的形象也将永 远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通过他,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大形象,从而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好的做一 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奋斗!
杨善洲观后感 篇三
《杨善洲》影片讲述了云南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在大亮山带头义务植树造林,为党和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刻画他清廉勤俭、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
我观看后感受颇深。杨善洲一生心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办事讲原则,公私分明,公事公办,不走形式主义,“一碗水端平”。而对于自我家人相当“苛刻”,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素质,体现出共产党员先进的“公朴”精神和孺子牛精神,诠释出共产党员一生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值得广大党员学习的好楷模。
杨善洲电影的观后感 篇四
今晚,我观看《杨善洲》这场电影,看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心系群众的公仆本色和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让我肃然起敬。他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更是撼动着我的心,这又是一次生动的现实的公仆教育!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杨善洲同志88年退休前是云南保山地区的地委书记,为改变地区的落后面貌和百姓的贫困生活,他长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是“草鞋书记”。退休后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主动承包荒山的绿化,临终前把20年来价值3亿多元的山林交给了国家。杨善洲同志走了,他艰苦奋斗的业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本色永在人民的心中!电影放映过程中,我深受感动,流出了眼泪。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禄、孔繁森和郑培民,他们分别是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省委书记的楷模,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全党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杨善洲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齐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我必须要以楷模为榜样,永远坚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跟党走,这是我入党时的誓言,决不会改变!观看影片后,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他的精神:
一、学习他的鞠躬尽瘁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的铿锵有力,开始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征程。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不断磨练自我意志。仅有坚定梦想信念,发扬务实执着精神,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二、学习他的一心为民
树的是榜样,塑造的是廉政典范。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其在位时可谓有权有势,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
看着片尾,我想如果当初南方大旱之前,多几个像杨善洲这样的称职的党员,那样大旱来临都会像大亮山一样“人吃的水有,浇田的水也有”。对于国家的堪忧,南海和钓鱼岛的事就需要国家重点关注。共产党员要是都能像杨善洲那样一心为民,国家就会越来越繁荣昌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我,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要以杨善洲精神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政绩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三、学习他的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勤俭节俭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我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至高无尚的品质是全党全社会的榜样,必须要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此刻当干部应当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与当今社会腐败干部构成鲜明的比较,也是对那些贪图享受、与民争利,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现象的丑化。
我们此刻的生活虽然富裕了,工作条件也更好了,可是我们不能丢掉这个好的传统,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清正廉洁、勤俭节俭、朴素礼貌的良好风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提高,崇高的精神、完美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我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进取的投入创先争优活动。
杨善洲电影的观后感 篇五
电影《杨善洲》真实反映和再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情系大山,退休后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电影经过一串串细节,表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无欲无求、有为有心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尚。
无欲。杨善洲同志无论在地委书记的重要岗位上,还是退休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毫无贪欲和私欲,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在解决自我孩子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的事情上,在亲属“农转非”问题上,不批条子,不找路子,不打招呼,不走后门,毫无一己之私,廉洁用权,是谓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在公车使用上严格自律,不办私事,堪称遵纪守法的模范。
无求。杨善洲同志生活俭朴,对物质条件没有过多的奢求。办公室陈设简陋,不讲排场,不搞豪华装修。到龄退休后,主动谢绝到省城昆明干休所安享晚年的安排,不对组织提出过多过高要求。
有为。杨善洲同志无论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后,总是想着多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退休后植根大亮山22载,带领当地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绿化了荒山,营造了数万亩林木,再造了滇西粮仓,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抗旱的关键时刻,杨善洲吃住在临时指挥部,果断停止了新办公楼的建设,将资金用于打井抗旱。
他还鼓励农业科研,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本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在农村孩子入学、民办教师转正等方面多方想办法,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难事。杨善洲同志把别人事当成自我的事来办,把群众的冷暖当成自我的冷暖来感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
有心。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密切联系群众的心。他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异常是亲自下田指导插秧的场面,帮忙老倌挑水的场景,无不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之心。
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奉献之心。一生无所求,直到生命最终一刻,还关心林场的建设,关心家乡的发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善洲同志有一颗艰苦奋斗之心。生活节俭,为了节俭种子钱,亲自上街捡果核。杨善洲同志还有一颗关爱之心。关爱年轻人,关爱普通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尽可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无欲无求、有为有心,这便是观看电影《杨善洲》后的感受与体会。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六
最近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影片主要讲述了保山地委书记二十余年投身植树造林事业,一心为公、恪守党员党性的先进事迹,我感触颇深。
01
1958年,大炼钢运动开始,距离大亮山被砍伐一空,还有一年。
此时的杨善洲尚未走上保山地委书记的职位,大亮山也尚且郁郁葱葱,云遮雾绕。杨善洲正在为滇西粮仓殚精竭虑,大亮山也在为滇西粮仓提供源源不绝的水汽。此时的人们不会想到,大亮山有一天会干涸,滇西粮仓有一天会面临大旱的威胁。杨善洲也不会知道,三十年后,他会与大亮山结下不解之缘。
但是无妨,历史会让一个人走到他应该走到的地方。
1988年,杨善洲卸任保山地委书记,此时距离大亮山林场扬名,还有二十年。杨善洲回到家乡,看到的是荒山野岭,是满目疮痍,是滇西粮仓看天吃饭的窘境。61岁的杨善洲老人,正是颐养天年,陪伴家人,弥补这么多年未尽的家庭义务的时候。而他却选择走上大亮山,自此,夕阳下的荒山上,出现了一群躬身造林的身影。
我想,杨善洲来到大亮山,不仅仅是为了造福一方泽被后人,也是为了报答大亮山曾经抚育一方的恩情吧。
02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杨善洲也不能例外。除了工作上的事务,他也有家人的羁绊,对于他的缺席,家人没有表示不满,更多的是理解与隐忍。这是杨善洲的幸运,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幸运,我相信这只是当时普遍现象的一个缩影。
影片《杨善洲》刻画的,其实是以杨善洲老人为代表的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投身社会建设浪潮中的时代缩影。影片中数次用细节刻画了一批投身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干部队伍,也展示了那个烈火如潮、翻天覆地的激情年代。
那个时代人民的觉悟,造就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其中最值得分析的,是周波这一人物形象。当杨善洲第一次在人们面前提及植树造林的想法时,第一个响应的就是青年周波,一直到十七年后,周波仍旧扎根在大亮山上。要知道这十七年,是翻天覆地的十七年,从社会制度到经济现状到社会风气,都不再是那个纯朴热情、不究得失、一心为公的八十年代。我们应当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下,坚守在大亮山?
周波这一人物形象,是新中国一代热血青年的缩影。影片的最后,大亮山上,已是古稀之年的杨善洲老人与周波在国旗前完成了历史性的握手。此时的大亮山松绿柏翠,云遮雾绕,它见证了一种精神的传递、一个时代的交接。
03
2011年,影片《杨善洲》上映,此时的杨善洲老人,已经去世一年。两年后,刚刚担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这一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元年,但是我想,这个时间,至少可以推早到1988年。
2018年11月,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消灭,沙漠将变成毛乌素森林。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消灭的沙漠。
我想,杨善洲老人,其实从未离开。
杨善洲观后感600字范文 篇七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人,为了使民众走出贫穷,舍己为人,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这位伟大而又平凡的老人,就是杨善洲。
杨善洲爷爷生前担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凉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二十二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三亿元的林场,而且将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杨尚洲爷爷因病去世,享年83岁。
虽然他去世了,可是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高尚的人,哪怕是老百姓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杨尚洲爷爷都一丝不苟为其解决,毫不马虎行事,给老百姓一个公平,一个公正。他曾近说过“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做任何事都不能马虎行事,要时刻为别人着想。这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他还是一个执着的人。为了植树造林,绿化大凉山,造福大凉山人民,他不顾爱人劝说,执意在大凉山建设林场。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成功造福了大凉山人民,使群众脱离了贫穷,解决了诸多难题。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他更是一个清廉的人。每每登上工作岗位,他都衣着朴素,从不玉食锦衣。就连饮食也是粗茶淡饭。杨善洲爷爷提倡“少花钱,多办事。”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不能花的钱就不花,还要把钱花的有意义。
虽然杨善洲爷爷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和品质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永椎不朽!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作文 篇八
今日我们学校教师一齐观看这场电影《杨善洲》,影片从一开始到结尾,围绕杨善洲“爱国、爱党、清贫、创新、奉献”为线,讲述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感受颇丰,泪水一次次湿润了双眼。经过观看电影明白杨善洲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这就是电影中我看到的杨善洲。
影片中,杨书记的女儿是一名教师,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已有7年之久,经过考试本早都能够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向没有调成。当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时,杨书记就是不一样意。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用他自我的话说,对家人欠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杨书记用22年让一片荒山变成了大森林,也把一个18岁的少年,培养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职责心的男子汉,他就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周波。影片中,杨书记把价值3.7亿元的青山交给国家,把管理林场的重任交给了周波,听着他响亮而又哽咽地喊出:大山头80个、小山头172个。听他重复着老书记要把20%的收益分给群众的心愿时,让我感慨万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书记不仅仅用退休以后的岁月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不再受干旱威胁的宝山,更是用自我高山仰止的情操感染和教育了年轻一代。
看完电影,眼前始终浮现着影片的情节:鬓发如霜的老书记捐出3.7亿元却不要县里的10万元奖励,把市里20万的奖励拿出16万支援家乡,仅仅留下4万元给陪着劳苦一生、相聚甚少的老妻作为一点保障。山岚雾霭,松涛阵阵,鲜艳红旗下,周波坚定地说:“书记,你放心,我们必须管好。”话语简短有力,最朴实的词语许下的是最坚定的承诺,他的眼神中没有物欲、没有功利,清澈得能够看到心里去……
杨书记弥留时刻,病房外是不请自来的乡亲,电视上响起云南新闻的画外音:久旱之下,云南全省境内人畜饮水困难,可是大亮山里多处水源仍然有水,日夜排着队拉水的车辆川流不息。书记不喜居功,叫女儿关了电视。当年担水为礼的老汉,这次担来的是家乡大亮山中的山泉,那一碗清冽甘甜的泉水从众人手中传到老书记手中。人生可是匆匆几十年,这是最好的报偿!
经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的体会到,要做好事先做好人。一要端正态度,要有顽强的奋斗精神,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做人;二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该做好的事情。杨善洲书记虽然走了,可是他为民、朴素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同时也激励我必须要努力工作的自信心、事业心和奉献心。从而使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事业作出自我的贡献。
以上内容就是小练笔为您提供的8篇《杨善洲观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作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作文 (菁选精选8篇
- ·形形色色的人五年级作文【优秀7篇】
- ·六年级作文鲁滨逊漂流记梗概300字优秀3篇
-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优秀7篇
- ·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作文【优秀9篇】
- ·关于2023高考作文范文优秀5篇
- ·诚信作文600字【精彩4篇】
- ·竞选学生会竞选稿(精选6篇)
- ·傲慢与偏见读书心得优秀4篇
- ·今日立秋朋友圈文案句子(优秀5篇)
- ·也美丽半命题初中作文【优秀7篇】
- ·快乐的暑假记叙文
- ·二年级清明节日记(优秀8篇)
- ·电视剧十全九美经典台词摘抄经典5篇
- ·有趣的游戏三年级作文(优秀8篇)
- ·美好的一天作文400字(优秀10篇)
- ·最后一个六一心得体会优秀9篇
- ·足浴收银岗位职责优秀4篇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 ·六年级小考语文优秀作文(6篇)
- ·小学生五年级作文我的老师【优秀9篇】
- ·读书心得600字五篇2021优秀3篇
- ·1分钟的分享演讲稿5篇
- ·小学三年级童话作文300字(优秀6篇)
- ·记住这一天1000字优秀作文优秀5篇
- ·低碳环保建议书(最新5篇)
- ·童年趣事作文600字【精彩3篇】
- ·一件有趣的事日记
- ·秋天童话作文3篇
-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800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