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GDP超过了120万亿意味着什么【最新5篇】

时间:2023-02-22 08:03:02 | 作文来源:小练笔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下,面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成之惟艰。以下内容是小练笔为您带来的5篇《2023年GDP超过了120万亿意味着什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各地区设立目标稳中求进 篇一

今年怎么干?近期,全国多地在总结去年成绩的基础上,明确了2023年的经济发展方向。

不少省(区、市)定下了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数值范围在4%至9.5%。其中,最高的是海南,提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9.5%左右。西藏紧随其后,为8%左右。江西、新疆均为7%左右,安徽、湖北、湖南、宁夏为6.5%左右,重庆为6%以上。前四个经济大省,广东、山东和浙江把2023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以上,江苏定为5%左右。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各省份设定的增速目标,体现了经济大省和有条件的省份勇挑大梁、力争为全国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打好基础开好局的担当。同时,也说明当前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和回稳态势,各地区正抓住机遇期、攻坚期奋力冲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具体怎么做?广东省明确提出,2023年将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山东省明确2023年将着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各地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依然在全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特别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庞溟认为,下一阶段各地区应稳定市场主体信心,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复苏,增强经济内生动能。

2022年GDP超过了120万亿意味着什么 篇二

康义介绍, 2022年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是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然,也意味着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接续奋斗,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目前只有1.27万美元,要达到这个中期目标,还要增长翻一番多,120万亿还只是我们前进当中的一个小台阶。”康义说道。

二是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现在德国已经公布了全年经济增速预估数,为1.9%;据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在这么多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下,我国GDP3%的增速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另外,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了1100万的预期目标。12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全年上涨2%。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国际收支持续改善,全年货物进出口顺差比上年扩大35.4%,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27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三是产业发展基础夯实。农业增产丰收,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工业“压舱石”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2万公里,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已经广泛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

四是内需总量规模继续扩大。尽管遭受疫情反复冲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了12万亿元。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比上年增长5.1%,增速比2021年加快0.2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2022年末,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到了1.6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六是高水平的开放扎实推进。外贸外资较快增长,货物贸易总额再创新高。2022年货物贸易总额突破了40万亿,达到了42.1万亿,比上年增长7.7%。服务贸易较快增长。1-11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吸引外资逆势增长。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我国继续成为全球投资兴业的热土,1-11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5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也创了历史新高。

七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政府对居民收入保障加强,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5%,快于全部居民收入增速。民生领域投资增加,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1%,比上年加快6.6个百分点。

各地2022年GDP出炉 篇三

近期,各地2022年经济数据“成绩单”相继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跑赢“全国线”;GDP总量方面,22个省(区、市)GDP规模超2万亿元,排名前两位的广东、江苏两省GDP规模突破12万亿元关口,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有8个省份GDP规模超5万亿元……截至今年1月底,31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均已出炉。

有关人士认为,各省份经济的强劲表现凸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未来省域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望推动各地经济实现更好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超12万亿成员再添一省 篇四

逼近13万亿元!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逼近13万亿元,这也是广东GDP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2022年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达122875.6亿元。江苏省统计局解读,从总量看,江苏继2020年、2021年先后迈上10万亿元、11万亿元台阶后,连续3年跨越3个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10.2%,稳定发挥了全国发展“压舱石”作用。

2022年GDP总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广东和江苏为中国两个GDP超10万亿元的经济大省,山东与浙江分别在8万亿元和7万亿元的阵营。河南超6万亿元,四川、湖北、福建处于5万亿元梯队。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为4万亿元梯队。GDP规模在2万亿元至3万亿元这一区间的省份最多。

看增速,2022年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3%)的省(区、市)有16个。从2022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速来看,大部分处于2%-5%这一区间。超过或等于4%的有10个省(区、市),分别为福建、江西、湖南、甘肃、山西、湖北、陕西、云南、内蒙古、宁夏。其中,福建、江西、湖南、甘肃4个省份增速超4.5%,江西和福建增速并列第一。

多地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 篇五

不仅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各地也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方面持续发力。

广东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不停。广州近期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企业代表发出投资兴业“邀请函”;东莞市提出20条政策、75项举措支持制造业,全力以赴抓经济;江门市紧锣密鼓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年度计划投资超1200亿元……“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对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方向和引领示范意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

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7.1%、13.7%;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成为福建的新增长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福建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洪春介绍,2022年,福建省发展动能持续积蓄,新动能产业增长快、韧性足,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9.6%和28.7%;发展后劲增强,一批稳投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看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7.8∶44.4∶47.8调整为7.6∶44.8∶4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再看山东省,聚焦制造业强省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41个大类行业中,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

上面内容就是小练笔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2023年GDP超过了120万亿意味着什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