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学设计【精选3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小练笔为您带来的3篇《茶馆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茶馆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三幕话剧是老舍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在国际文坛上也享有盛誉。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说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事。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穿起来。
教学目标:
A、全文目标:
1、理解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
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4、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B、课时目标:
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
教学重难点:“卷轴画式结构”、“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教学设想:充分增强感性材料的积累,突破重难点;
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旧知导入。鲁迅小说的第三部分“茶客谈药”情节中,茶馆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老舍的戏剧《茶馆》更是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二、感知:
1、有关作者:“人民艺术家”老舍。
2、检查预习:三幕分别反映了哪一时代?
3、引导通读课文,了解第二幕剧情:
(1)、问题引导:
第二幕出场人物众多。先后有哪些人物在“茶馆”里出现?他们来“茶馆”干什么?其中,哪些人物是在其他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
(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老师边引导回答边归纳剧情:
开场:王淑芬、李三、王利发三人对话。
A、巡警摊派、勤索(穿插难民央告)
B、唐铁嘴租房被拒绝(穿插报童卖报)
C、常四爷、松二爷祝贺茶馆开张。
D、特务敲诈、勒索(穿插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
E、康顺子来茶馆找工作
F、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穿插崔久峰的悲观)
三、突破:
1、卷轴画式的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就有20多个,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2、精读片断,赏析人物: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到“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确。
(提示:对难民,他口气生硬,毫无怜悯;对巡警等,他极力讨好,不敢半点得罪。读时要读出他不同的语气。)
3、评析王利发这一人物:
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但他仍然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后(第三幕中)悬梁自尽。
4、推广:像这样悲惨命运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他们悲惨的命运该怪谁?那些像唐铁嘴、刘麻子之类的社会渣滓又为什么能为所欲为?
3、“人民与旧时代冲突”:
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指那个黑暗的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四、总结: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五、巩固:展示课内练习:判断文中人物矛盾、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社会现实的联系,做连线题。
六、拓展:课外练笔:试以“大茶馆,小社会”为题,写一篇文艺短评。
附:备课小结
没有中心故事,只是像一幅长卷;教学中若将其展开,逐一品评,相信每一幅画面也皆有滋味,但可能会陷入琐屑繁冗的泥淖。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在以“茶馆__社会”为主线,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板书设计:
茶馆
“人民艺术家”老舍
开场:三人对话
巡警摊派勤索(难忆央告)
唐铁嘴租房被拒绝(报童卖报)
常四爷、松二爷祝贺开张
特务敲诈勒索(和常四爷交锋)
(和刘麻子交锋)
康顺子找工作
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
(崔久峰的悲观)
茶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3、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师板书:馆,读后组词
2、“馆”什么意思?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茶馆(板书:茶)
4、“茶馆”什么意思?
5、无论南方北方,茶馆是极多的,今天课上我们去扬州,(板书)(提醒学生注意扬是提手旁)。
6、简介扬州,这就是扬州著名的景点——瘦西湖。扬州在我国江苏省境内,长江北部,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今天我们去扬州看看那里的茶馆。齐读课题
7、课题扬州茶馆边有一注释,谁来读?
8、媒体出示朱自清图片及简介。师述: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原籍浙江绍兴。三代人定居扬州,他6—18岁在扬州生活了13年,对扬州充满感情,故自称“扬州人”。这篇文章原名叫《说扬州》,写于1934年,记述了他在扬州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文章对于我们四年级同学来说太长,编者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加了个题目叫《扬州茶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有几节?指名三人读,注意读正确。
(3)请你自己扫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文章中直接概括写扬州茶馆的句子
指名交流,自己练读,指导朗读:突出:最著名(在扬州茶馆和澡堂是最有名气的)满满的(哪些人?)
花样最多(花样可以换哪个词?)
指导后再指名读,齐读
2、师生合作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说明:找直接概括扬州茶馆的句子,变换句式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1、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怎么个多法?请同学们圈出文章中吃的花样的名称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指名交流,逐节交流后板书:零碎茶点、特色茶点、小笼点心。
3、练习说话: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有xx,有xx,还有xx。
说明:找吃的花样名称,通过说话训练,梳理文章结构
4、选择你最喜欢的茶点,反复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茶点的特色,读出你的喜欢
5、师引读第一节:先要坐定了……瓜子花生炒盐豆什么特点?(读出香)女读接着,炒白果什么特点?(又热又香)怎么会是热的?男生读接下去是,……五香牛肉又有什么特点?(香)哪些香?齐读
6、师小结:这个时候的扬州茶馆热热闹闹中又显得那么的悠闲。
7、学习第二节——烫干丝
(1)自读,你说它的特色在哪呢?读后交流。(快、清、香、细)
烫干丝色香味俱全、制作工艺精细,所以才称得上是特色茶点。
(2)它怎么做的?在文中标出(—)做“烫干丝”的动词。
(板出切→切→放;浇;滗→拨→倒→搁)“滗”演示共几步?(准备——烫——摆盆)
(3)复述训练:借助图片和动词说说“烫干丝”的过程。
指名说,再自己边说边做,指名上台说
(4)小结:说时迟那时快,——烫干丝整个过程就应该快而不乱、有条不紊。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烫干丝不仅描写具体,而且情景交融,字里行间透出先生对这一特色点心的喜爱。
说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读文后,通过关注“xxx”,说说“烫干丝”分几步。这里除了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外,也渗透了分号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关注分号,知道烫干丝主要分成三步,而且这三步是有先后顺序的。学生对分号的作用有所感知,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厨师厨艺的精湛,作者用词的精妙。
过渡:课文除了介绍烫干丝外,还介绍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8、引读课文第三节
(1)小笼点心也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2)如果你是茶客,走进茶馆是不是一定按朱自清先生的顺序点呢?
四、总结全课
扬州茶馆人那么多,是什么原因?——聊天、聚会、交流信息,扬州人的生活更是离不开茶馆。先生走过许多地方,到过很多茶馆,但他总说扬州茶馆是最好的,也许是作者的故乡情结。1934年的茶馆已成历史,真得感谢朱自清先生,他用笔为我们留下了了那段历史与文化,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扬州茶馆的韵味。
《茶馆》测验题 篇三
(一)综合创新题:阅读《茶馆》第三幕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秦仲义: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
王利发: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钱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秦仲义: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戏的内容和意义。
2、概括地归纳秦仲义、王利发、常四爷三个人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一幕所反映的时代和三个人共同的思想情绪分析认识准确的一项是( )
A.解放前夕,三人都充满了绝望情绪。
B.抗战刚刚胜利,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C.日本投降不久,三人都充满了绝望的情绪。
D.解放前夕,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4、请对下面两句台词的含义加以简要分析。
①“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二十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 ]和[ ]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躁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 A 和 B 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 C 和 D 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当年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①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②的信条,撕出了侍萍③的性格,撕出了她三十年风雨中磨炼出的④精神。
1、“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
2、第一段的两个括号中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血缘关系 纠葛 B.暖昧关系 阶级矛盾
C.家庭不和 父子冲突 D.劳资冲突 凌辱
3、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
4、台词要有个性化,要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第二段中侍萍的话展示了怎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在A、B、C、D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双音节词。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5、侍萍冷冷的一句话“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表达了她对周朴园怎样的情感?
6、最后一段末尾,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出这些方框中的词语。
① 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三)高考题(1999,全国)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5分)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四)创新作文题
下面二题任选其一,不少于700字。
1、就你自己看过的一部戏剧、电影、电视剧,写一篇赏析性评论,题目自拟。
2、就你阅读过的一部剧本,写一篇札记,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及点拨
(一)1.三个人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纸钱,也为时代唱起葬歌。2.秦:是个民族资本家,终于被各种反动势力吞噬而彻底破产了,变得无可奈何。王:是个小商人,虽善于经营,却无法抵御住各种反动恶势力的欺压,是个可怜虫,无路可走,只有自杀。常:是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代表,骨气铮铮,富有反抗精神。3.B 4.①这句话代表了旧中国千万个小商人的悲惨命运,是对黑暗的旧时代的控诉。③像常四爷这样正直、善良的老百姓爱自己的祖国,而代表国家的政府却不爱老百姓。
(二)1.拟人:戏剧要靠集中、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2.A 3.因为周朴园既有资产阶级的虚伪的反动本性,又有封建阶级狠毒伪善的一面;他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式的家长,是悲剧的罪魁,又是惯用封建伦理作为统治家庭的罪恶工具的典型代表。 4.A.愤恨;B.痛楚;C.奸诈;D.伪善5.失望、蔑视、愤怒6.①自私自利(冷酷伪善)②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③善良正直④自尊刚强(反抗)
(三)此题考查了两个知识能力点,又给学生一定的答题自由空间,答案是开放性的。要注意前后语言的句式、修辞。内容特点:用比喻;前低后扬;前后照应。参考例句: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四)点拨:第1题:要着重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三方面选择评论点;评论点宜小不宜大;引用作品原文时要注意引用方式;不要写成读后感。第2题:注意与读后感的区别。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练笔为大家整理的3篇《茶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推荐作文:
- ·写国庆的作文【优秀8篇】
- ·初中开学周记
- ·春节假期延长通知优秀6篇
- ·一张旧照片记叙文
- ·初中周记
- ·我的理想的作文400字6篇
- ·新高考I卷的高考优秀作文【精彩4篇】
- ·三年级传统节日300字作文(优秀4篇)
- ·五年级作文我的老师500字优秀3篇
- ·小学一年级谚语【优秀7篇】
- ·初三周记
- ·我的课余生活篮球作文【精彩4篇】
- ·父亲的作文500字
- ·关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优秀7篇)
- ·高二周记
- ·语文期中考试反思300字【优秀7篇】
- ·四年级绿豆发芽过程观察日记优秀10篇
- ·我的奇思妙想四年级作文优秀3篇
- ·最难忘的相识瞬间七年级优秀作文【精彩3篇】
- ·方特一日游作文【精选7篇】
- ·小小动物园作文300字【精彩5篇】
- ·初三与成长的作文800字(优秀10篇)
-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优秀4篇
- ·小黄*一年级作文【优秀10篇】
- ·会计电算化实习心得(优秀8篇)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450字(优秀2篇)
- ·如果没有灰太狼-自编故事作文600字
- ·教师节的感恩诗歌【优秀7篇】
- ·开学周记
- ·最新一年级入队仪式宣誓词(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