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作文800字

时间:2021-09-24 13:15:23 | 作文来源:小练笔

背影

  写在前面的话: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动了无数读者,一名初一学生写的《背影》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有些人,有些事,看似被记忆“抛弃”了,实际上,他们已被深深烙进心底,在某个午夜的梦中潜回了记忆。

  爷爷是一名医生,快70岁了。他患有痛风,走路甚是艰难。

  我去爷爷家吃饭,他一听到我说话声,立马说:“孙呀!你是不是感冒了?”

  “嗯,前几天衣服穿少了。”我毫不在意地回答。

  “哎呀,你要注意点呀。我说了,要你多穿点,你就是不听。这天气不好,你最容易着凉……”"爷爷皱起眉头,大声唠叨起来,“叫你多喝温开水,多跑步,你不听吧,现在好了,感冒了……”

  听到爷爷絮絮叨叨的话语,我开始不耐烦了:“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别说话了,烦死了。”

  爷爷愣住了,他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吃饭,饭桌上,无比寂静。只听到闹钟“嘀嗒、嘀嗒”地响着。

  晚饭后,我独自一人在小区散步。一阵寒风袭来,吹过脸颊,吹乱头发,把树枝上的叶子吹得“沙沙”作响。突然,一个熟悉的背影映入眼帘。

  他正向药店的方向一步慢慢地挪着双脚,每走一步,需要吃力地迈动左脚,再艰难地将右脚往前挪。一小步,他终于又向前走了一小步,走得那样吃力,那样艰难,那样坚定。他就这样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骨瘦如柴的身子不停地在风中晃动着。他佝偻着腰,路灯将他的背影无限地拉长,显得凄凉而孤独……

  我想上前搀扶他,可想到餐桌上的那一幕,我竟迈不开前进的脚步,反倒满怀歉疚地走回了家。

  回家七八分钟后,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我快快地打开门。是他——我的爷爷!

  我凝视着他,他的头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白发,脸上布满了皱纹,横一道,竖一道的。灰白的眉毛下是一双不大的,疲惫的眼睛。爷爷变了,他变老了!

  爷爷递过来几盒感冒药。

  我的泪水流了出来,颤抖地接过感冒药,低声说:“对不起。”

  岁月流逝,爷爷渐渐地老了。我只想告诉他: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请不要忘记,你永远的拐杖在这里。

  当你老了,睡意昏沉,请不要忘记,你永远的肩膀在这里。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爷爷的背影……

背影

  我很久不曾看见那位老清洁工了,但他那高大的背影却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年前的一个冬晨,天还没亮,我就起床跑步了。玻璃窗被抹上一层白霜,芭蕉叶上挂着一片银粉,苦楝树枝杈间也结满了霜。我跑了一会儿步,浑身都发热了。漫步走的时候,我发现在昏暗的路灯下,有一个人的背影在晃动。走近一看,原来是那位我常见的、愈来愈苍老的清洁工忙碌在雾中。他穿了一条新裤子和洗得发白的松紧布鞋,没戴口罩。他身旁不远处停着一辆加层板车,垃圾装成了圆锥形,车的把手上挂着一件深青棉袄。老清洁工双手提起装满垃圾的畚箕,朝车子蹒跚走去。到车旁时,他把畚箕放下,高瘦的身子微微弯下去,双手又是一提,用右膝向上一顶,定住了,顿了顿,用手顶着畚箕吃力地往上托,咬着牙,脖子上的青筋暴了出来……

  “伯伯,让我来1这时我不由自主地喊了一声,赶紧跑过去想帮他一把。我和他一起把畚箕托到车沿上定住,再慢慢倒进去。他用一双深陷进去的眼睛感激地望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笑了笑,马上又去打扫了。我望着车上满满的垃圾,不解地问他:“伯伯,您今天扫的地方怎么比先前扫的都阔呢?”

  “今天我把这条街道的打扫任务包了。”老清洁工放慢了速度说。

  “为什么?”

  “我要走了。”他尽力压低声音。

  “哦,退休吗?”

  “唔。”

  他说完,紧紧握住了扫帚,把余下的垃圾慢慢扫进畚箕。最后,他把扫帚飞快地一拨,碎拉圾进了畚箕。

  地,打扫完了。老清洁工背剪着双手,在街道上“巡视”。突然,他停下脚步,蹲下身子,把一块被掀出地面的青砖用力按下去。手按不动,就用脚踩。然后,他站起来,出神地望着漫长的街道,仿佛在这条街道上工作了几十年还没有看够似的。

  我怕他待久了,会冻着,便抱起他的棉袄递上去,轻声说:“伯伯,别着凉。”

  “真舍不得……”他正在自语着。见我来了,接过棉袄披上,突然关切地问我:“你凉么?”

  “不,只是您,年纪大,容易……”

  “我挺好!不信你看。”他像孩子似的跳了起来,可是跳得很勉强。

  “……您起床很早吧?”

  “我想着借闹钟来催醒我,可是闹钟没响,我已经起床了。”他眨眨布满血丝的双眼。

  “退休了,您是回老家去吧?”

  “唔。”

  “什么时候?”

  “本想待几天,但买了上午的车票。”

  我无话了,沉默着。这个时候,在他面前,用什么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才合适呢?我从心底说:“感谢您,为大众服务了一辈子的人!再见!”

  天空发白了。老清洁工回到车前,深情地望了一眼背后的街道,拉起板车走了。街道像流水一般在他的背影下边缓缓穿过。他愈走愈远,身后是漫长的街道。

  我茫然若失地望着他的背影,呆呆地站在那里。冷风吹来,我不由打了个寒战。

  从他远去的背影里,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的人快乐地在街道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又看到了许许多多热爱本职工作的人用平凡的劳动建设着四个现代化;还看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将来。

  从此,我再也没有和老清洁工见过一面,然而他的背影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每当我前进在学习的道路上的时候,眼前总会出现他离别岗位远去的背影。

  

  肖像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容貌、表情、风度、衣着等等。准确而适当的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说肖像描写得好,就是说透过人物的肖像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与文章的中心密切相关。

  《背影》一文的肖像描写很逼真。比如开头写愈来愈苍老的清洁工,“穿了一条新裤子和洗得发白的松紧布鞋,没戴口罩”,这种装束,使读者不禁会发出疑问:扫大街为什么要穿新裤子?为什么不戴口罩?这就促使人们往下看。原来老清洁工已经退休了,这是他最后一次扫街,过一会,他就要乘车返回老家了。知道了这些再看看他这身穿着,就能对老清洁工油然产生敬意:这一身衣装不仅表明老清洁工退休以后的心境,更可以看到老清洁工对扫街这一平凡工作的热爱。他把站好最后一班岗看得那么神圣,那么庄重,从中可以反映老清洁工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纯朴、真挚的感情。

伴我成长的背影

  伴我成长的背影

  作者:潘紫仪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南下广州,一年到头相见的日子,也只有一两次。因爸妈长期不在我身边,我也成了电视上说的“留守儿童”一族。伴我成长的是我奶奶。

  年迈的奶奶身体不好,为了使我爸妈在外安心工作,她老人家总是含莘如苦、百般精心地料理我。有好吃的,总忘不了给我留着。记得有一次我乱吃零食,引起食物中毒,半夜呕吐、高烧不止,奶奶心急如焚地背着我上医院挂急诊、找医生。我坐在医院的走廊边,奶奶手拿着交费单,小跑着去交钱,我望着奶奶瘦弱的背影,心里比高烧都还难受。从此我也改了乱吃零食的坏习惯。

  前不久,奶奶的腿病又犯了。因今天星期五下午要学小提琴,我提着琴就往学校跑去,到了学校才发现没带琴谱,粗心的我,正准备回家取琴谱,没想到奶奶气喘吁吁地给我送来了,并叮嘱我不要着急,我接过琴谱,目送奶奶出了“玉皇台”巷口。奶奶已年过七旬,满头银丝,佝偻着身体,艰难缓慢地走着,我望着她不再年轻的背影,渐渐模糊在夕阳的余晖里,我不禁惭愧地流下了眼泪。

朱自清--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记忆中的背影

  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小五 王安琪

  北京的冬天是住在南方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寒冷。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在通往学校的那条路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三个人的背影,顶着刺骨的寒风,蹒跚地走着。那个胖胖的就是我的外公,那不胖不瘦,不高也不矮的就是我的外婆了。而中间那个被两位老人遮着风、挡着雪的就是我。 他们不论刮风下雨,不畏严寒酷暑,每天坚持送我上学。 现在回想起来,那点点滴滴的事都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我成长的路上,时时刻刻都有很多的人在关心我,父母、老师、同学……,可在这里,我想说一说我的外公和外婆。

  在北京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由我的外公和外婆照料我,但那时两位老人都已上七十了,走路腿脚都不太方便。但他们每天总会在五点前起来,外婆打扫房间,让房子变得一尘不染。而外公总在为我细心地准备早饭,使我的早餐那么营养丰富。因为眼睛老花,还经常切破手指,让我吃在口里,却痛在心上。

  有一次,科学老师让同学们养蚕。但因我平时作业太多,根本就没时间来管我的那些蚕宝宝们,外公外婆便替我做这项作业。外公会到图书馆里查阅有关怎样养好蚕的书。外婆天天动跑西跑地为我摘桑叶,供应这些贪吃的蚕。许多次,外婆的胳膊都被桑树的枝条划破了,而外公则是看书看得眼睛酸痛。看着这些吃的肥肥的,在蠕动的蚕宝宝们,你知道这是由老人多少的心血得来的吗?我知道。我不仅光知道这些,我还知道,每一只蚕,每一片桑夜,都寄托着外公外婆对我的期望。至于这些蚕的后代,我至今还养着,尽管经过了搬家的几番周折,因为,我想把这份期望保留下来,这不仅能让我看着想起外公外婆,还能激励我的学习,鼓励我有勇气面对失败。

  晚上,我做作业的时候,外婆和外公总是陪伴着我,指导我写作文,辅导我写作业,有时,他们会陪我一直到凌晨一两点,我的眼圈就在那时慢慢地红起来了。

  外公外婆似乎做每一件事都为我着想,我能深深切切地体会到他们对我的爱。他们愿为我付出一切。

  爸爸妈妈从国外回来了,他们因为要去厦门工作,我也要来到跟着来到厦门

  搬来厦门,我就和外公外婆分开了,我真不知道当时我是怎样割舍得下和他们的那一份感情。在厦门的生活中,自己总觉得生活一下子缺少了什么,只能每个周末给他们打个电话,不仅是问候问候他们最近好不好,而且诉说着我对他们的真情。外婆平时比较唠叨,我曾经也烦过。但现在,我真希望能在电话里听她的唠叨,因为现在听起来外婆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段美妙的音乐。外公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和他打电话时,只能听到类似这样的话:“好好学习,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虽然只是这样,但他为我作出的一点一滴是我终生不能忘怀的。

  我会时不时地想起他们,想起我小时候骑在外公脖子上的样子,想起外婆在我不听话时训导我的样子,这些美好的图片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忆犹新……

  以前在北京过圣诞节的时候,都是由我来主持节目。可每次的节目内容都是由外公外婆准备的。来到厦门以后的这第一次圣诞节,我就开始为怎么主持、安排节目而发愁了,没想到,远在北京的外婆早就猜透了我的心思,和外公精心准备了圣诞老人的服装和装礼物的大袋子,以及分发给每个人的礼品,都用那漂亮的盒子装起来,再用印着圣诞老人图案的纸包起来,能看得出他们是多么用心地为我做这些事情。(在这次节目中,我要扮演圣诞老人发礼物。)他们甚至还精心为我编排了一张目录,连节目顺序都安排好了!因为怕目录在寄的过程中折坏了,就放在了一个四周都包着塑料泡沫的袋子里。看着眼前那个专门寄给我的包裹,眼泪就再也忍不住地掉了下来。

  回想外公外婆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像一阵阵暖流在我的心田流过, 我这颗小小的树苗在一个没有风雪的温室中慢慢长大。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总是呵护着我,任我对他们撒娇。但有的时候,他们也会打开温室的门窗,让我经历经历失败和挫折造成的沮丧,这使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理,还有很多很多……

  深秋的厦门依然温暖无比,但现在的北京一定很冷了,这又让我想起在那风雪中小心翼翼地走着的三个背影,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我现在一定要赶紧给在北京的外公外婆打电话了!

  评语:写得太好了。全篇充满着真挚的情感,材料选择得恰到好处,充满激情的形象化的首尾照应,合适的详略安排,而且还有多处朴实精当的语句(举一个例子吧:“外婆平时比较唠叨,我曾经也烦过。但现在,我真希望能在电话里听她的唠叨,因为现在听起来外婆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段美妙的音乐”。)不要说这是一篇小学生写的作文,即使是中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也应当得高分。衷心祝愿小作者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难忘的背影

  难忘的背影

  难忘的背影

  --李志锋

  母爱像一条河,河水清澈,经久不息。 子女像河边的小草,在河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然而,在伟大的母爱面前,我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羞愧的词语印满了我的脸……

  我的母亲,是一位朴素而长期与锄头打交道的农民,她每天日升而出,日落而归。回到家里已是筋疲力尽了,但母亲还是撑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给我做饭、洗衣……那时看见的全是母亲疲惫的背影。

  有一次,母亲带上年幼的我,去看望年事已高的外祖母。当时,没有宽阔的公路,只要一条窄小的羊肠小道。母亲看到我摇摇晃晃的走着,于是,就背上我一步步艰难地走到了外祖母家。

  到了晚上,母亲洗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脚上起了几颗豆大的血泡。于是,我走到母亲的旁边,摸着妈妈起血泡的脚,问到:"妈妈,您的脚疼吗?"。

  母亲一把把我搂进怀里,笑着对我说道:"不痛,有我小乖乖这句话,母亲再痛也没事。"这时,我看到她眼眶渗出了亮亮的泪花。母亲似乎为了掩饰什么,突然转过身去了,只看见母亲用手在擦着脸上的什么东西。此时,我的眼睛也润湿了,我看到了她那微弱的背影。

  长大以后,母亲用她挣来的血汗钱送我上学,而我并不像母亲希望的那样去认真学习。上课时没有精神,作业也不按时完成,还染了一身的恶习,可母亲还是像以前那样细心的开导我,鼓励我。晚上睡觉时,母亲每每都会来帮我把被子盖好,然后,便轻轻的离开,在一刹那,我看到了母亲温馨的背影。

  母亲每天都在为家庭的开支而奔波忙碌,自己却舍不得穿好的,吃好的,就连生病的时候,也舍不得买一点点贵的药品。这时,我看

  到了母亲日益消瘦的背影。

  当我进入小学六年级时,我就很少和母亲在一起了,每当母亲给我打来电话时,第一句话就是问我生活过的怎么样,然后就问我学习成绩如何,最后,叫我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然而,不上进的我又一次伤痛了妈妈,由于我平时爱玩,总是对老师撒谎,导致在期末的考试中失败了,我拿着那张,不尽人意的通知单,等着母亲的批评。然而,母亲并没有说我,而是用平和的语气对我说道:"这次考得还不错,如果你再努力点,就能拿优分了!要加油哦!"这亲切的话语让我感到欣喜又很愧疚。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得我们家里的经济来源变得更为困难了,家里农作物的价格大幅度地下降,不像以前能卖个好价钱了,家里的开支,加上送我上学,真是雪上加霜,于是母亲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外出打工。当我听到她这个决定时,我抱着母亲大声地哭泣道:"妈妈!我不让你走,我不读书了,我要帮你挣钱,我能行的……"。

  雨悄悄地下着,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她走了,在临走的时候,她对我说了很多,我的心变得十分沉重,望着她那瘦弱而又令人温馨的背影,随着汽车的鸣笛声,逐渐消失在朦胧的细雨中,我的泪水和雨水交织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