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作文300字

时间:2021-09-24 13:15:18 | 作文来源:小练笔

我的故乡

  江西,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也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一个小村子,这里四面环山,是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春天,这里的山是绿的。我和小伙伴经常去山上玩耍,寻找着一棵棵寻刚探出头的小草,寻找着一份快乐,一份童真,一个美丽的春天。

  夏天,这里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村头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水并不深,孩子们都喜欢去里面游泳、嬉戏。偶尔还有几条小鱼从河底有过,孩子们便会惊喜地看着这鱼从河的上游游到下游。这里的夏天是凉爽的。

  秋天,这里的山是金黄色的,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果。我偶尔也上山去,吃着野果,欣赏着路边火红的枫叶,让人的心情也变得格外的好。

  冬天,这里是雪白的一片。这时几个不怕冷的孩子便会出去村头的操场上打雪仗、堆雪球。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可爱而美丽的地方。

我爱我的故乡

  I like my hometown My hometown is a remote but very beautiful place。

  A small hill named Dongshan is located in the city center covered by lots of lofty trees reaching the sky。 Several pavilions and temple are shaded by those trees。 When a gust of wind is blowing over, they are eagerly showing their beauties at every possible moment。

  Just the downward of Dongshan Hill there is a vast lake named Shihu where endless bluish waves are surging and hundreds of seagulls are as flying as singing。The lake firmly holds the hill just like a mother affectionately embracing her baby into her broad breast。

  In between the hill and lake, there is a street spreading from east to west。

  One day in May of 1949, the PLA (People’s Liberation Arm) liberated our town and set up new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This street was divided into 3 portions and named after Democracy, Liberation and Victory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Liberation Street was in downtown area with commercial prosperity。 Lots of smart business men and artificers were gathering there。 My family was settled down there too and accompanied by our neighbors。 Most of them were skillful craft masters, who had promoted the booming of our community with their hard work and wisdom and had composed an arduous chronicle of our society。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瑞金,我爱我的故乡,因为那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那里也是红军长征开始的地方,是有名的红色之都,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沙洲坝,红色革命纪念馆……那里的人们也很友好,我的故乡既漂亮又有名,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游玩。

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之三——我们去方塔公园溜

  (这就是我们常熟方塔苑)

  朋友,如果你来我们常熟,一定不会不去大名鼎鼎的方塔街,哦,对了,那方塔公园就在方塔街的北侧,公园的南大门正对着方塔大街呢!哦,既然已经到了方塔街,那就跟我一起进方塔公园溜溜吧!

  哦,差点忘了告诉你,方塔公园始建于1997年,复于1998年,依宋代建筑风格重又加建至1999年竣成,园因有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方形崇教兴福寺塔(即方塔)而名。(崇教兴福寺现在已不复存在)

  哦,你知道方塔公园的“三绝”吗?那就是古井、方塔和银杏!你们还是先随我去见见古井吧!哦,那古井大得像我家的六人圆桌,你看,我都坐上井沿儿了,还是用手来量量井沿儿的宽度吧(井口到井台外沿)!哇,大约半米呢!再来目测一下,嗯,井腹直径大约1.5米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那石碑上写些什么:方塔井开凿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井深5.7米,上置以整块巨型青石雕成之八角形井栏,古朴敦厚,端庄凝重,井壁部分用砖与塔基之砖相同,故证此井与塔同时所建,应系寺僧所开凿。你看那井沿儿坑坑洼洼的,再看那井里,都长了很茂的一簇草和密密的一层青苔,可见年代久矣。

  接下来嘛,还是随我去青睐一下古银杏吧!你看这是一棵多大的古银杏树呀,它屹立在古轩之间,虽然古银杏的叶子还没有完全吐绿,但毫不比以前有树叶的时候逊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点也不失它那苍劲雄浑的风采!哦,据资料介绍,这棵古银杏高2米,主干胸径有2米多,是公园里宋代遗留下的“三宝”(即三绝)之一,这棵树的树龄已有800多年(呵,但还不及我们谢桥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高寿呢,我们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都900多岁了),听说银杏树价值很高,它以长寿著称,叶,果均可实用,还可以入药呢!

  离开银杏树,该随我去参观一下这公园的主人——方塔了。方塔本名叫崇教兴福寺塔,简称崇教宝塔,以平面呈方形,俗称方塔,它巍峨峻拔,辉耀吴中,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成于咸淳八年(1272),地宫有“端拱元年”纪年佛象,始建年代或许更早。塔四面九级,盔帽顶,斗拱挑檐,火焰门,几何纹栏。外廓曲线柔和,每层翼角舒展,高67米多,是城内最高古建筑,为常熟标志,是省级文保单位。塔下原有崇教兴福寺,亦称东塔寺,久废。为了一睹它的风采,我们还是蹬塔进入它的腹内看看。

  我们先打量一下这低层吧,哦,你看,有一个硕大的千手观音镀金塑像,她前面的贡品桌上有两个惟妙惟肖的水灵灵的水蜜桃,都露着个红扑扑的笑脸呢!哦,我们还是上楼吧!糟糕,这木质楼梯又窄又陡,真像虞城老街那些老木楼的木楼梯,陡得可怕!可要小心点吆,别摔着了!哦,对了,前几天版神太阳能有限公司在这里还举行了蹬塔比赛,最快的选手一个来回才用了不到3分钟,这么陡的楼梯我真想不通他怎么会爬得这么快!上了两楼,你该看见墙上挂着一张佛像,哦,怎么又是千手观音?你看,那慈眉善目的观音安详地稳坐在莲花宝座上,观音头顶红、黄两个太阳,显得荣光满面,光彩照人,可惜观音旁边守卫着的魔家四将,他们个个凶神恶煞的,你该不会和我一样吓得够戗吧!

  我们还是逃向三楼吧,哦,此时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想起唐僧扫塔的情景,西游记里唐僧扫塔时的那股虔诚样儿真是历历在目,三层、四层、五层都没什么特别,我们还是上六层吧,哦,中央有一根特大的红漆柱子,我和你双臂合围正好可以围个圈儿,这根柱子一直延伸到第九层(顶层),我们还是直接上顶层吧!哦,顶层终于到了,我们可以从这顶多狗洞那么大的微型火焰型塔门像小狗一样钻出去,来到外面那同样微型的围廊上,猫着腰,俯视常熟大地,哦,在方塔最高层看风景是不是很爽!你看,西边是虞山,虞山古称乌目山,因东临沧海,又名海?飞剑?忠蜃此莆耘#?幻?耘I健;八滴耘#?拐嫦褚煌肺宰诺淖撑#??烦?希?蚕虮保?孟裨谡雇?J烀篮玫奈蠢茨兀∧阆蛭魍??萆剑?蓿?阋欢?梢郧逦?乜辞遄?湓诎肷窖?男练逋ず陀萆矫牛?馐浅J旃懦乔降奈鞔竺牛?绻?阆蚰峡矗?叮?呗チ至ⅲ?砺溆兄拢?浼涫髂敬熊祝?痰仄????葑乓慌尚佬老蛉俚南执?鞘衅?ⅰ

  出了方塔,我们一起去参观方塔后院的名人馆吧。常熟名人馆于1993年建成开放,以蜡像、传略、画景、图片、列表等陈列手法介绍常熟历代名人,旨在使后人直面贤哲,以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一踏进名人馆,你就会看见当门的两根硕大的红漆大柱上赫然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乌目云开是聚古贤人自虞仲言偃先行以来光焰德”,下联是“尚湖碧潋更育今英士拓政治学术诸域而广赤明新”。

  大柱中间的天然木质屏风上介绍着什么呢,我们去瞧一瞧吧,哦,原来上面写着: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作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商周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产生了38位状元,4位榜眼,5位探花,以及18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商初良相巫咸,商末先贤仲雍,春秋哲人言偃展开常熟文化之首页,自兹而后,英士顾彦,累世不绝。

  科举时代,自唐至清,出进士483人,其中状元8人,榜眼4人,探花5人,在政治文化艺术、科技诸领域,吾邑代有名人,建树卓越。

  如南宋名相曾怀,冠于“元四家”之大画家黄公望,明故宫建筑之规划者蔡思诚,“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天地,明“第一清官”鱼侃,抗清名臣翟式耜,大藏书刻书家,汲古阁主毛晋,“东南文宗”、“虞山诗派”领袖钱谦益,杰出女诗人柳如是,创“虞山画派”之王?,中国最早天主教司铎,著名诗画家吴历,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之翟绍基、翟镛,清两朝帝师、“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翁同和,谴责小说《孽海花》作者、译介法国文学之先驱曾朴等,及至当代、里人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界腾蛟赴凤,名家鹊起,中有中国科学院士17人,可谓群璀璨,蔚为大观!

  我们还是分头参观馆里的许多常熟籍名人事迹介绍吧,哦,对了,你最崇拜谁?我最崇拜的是常熟女作家柳如是,既然是我的偶像,那就介绍一下吧: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又名是,字河东君。原籍嘉兴,后迁吴江。能诗文,善书画。沦落青楼,洁身自好。因慕钱歉益文名,投名谒见,不久为钱所纳。明亡时,柳如是曾劝钱谦益自尽殉国,未从。后随钱归里,居白峁红豆山庄,曾与钱支持黄宗羲,郑成功的反清复明斗争。钱殁后,柳如是因家变自缢,以示抗争,著有《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牍》、《柳如是山水人物册》等。

  由名人馆继续向纵深走,我们便来到了碑刻博物馆。对了,碑刻博物馆是“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收藏和展出了唐、宋、元、明、清石碑280余块,墓志铭400余方,可惜那些古体字我们大多是不认识的。但总的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常熟一定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水利、文化艺术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离开碑刻博物馆,径直向公园西部走去,你一定会觉得这里别有洞天,这里以水面为中心,轩廊曲折,台轩临流,廊亭参差,岗阜耸翠,极饶城市山林情趣,显得气宇轩昂,绚丽多彩。真是个有楼,有亭,有池,有廊、有阜、有桥,有竹,有树,有鸟,有鱼的世外桃源。我们可以在这儿尽情地玩耍,尽情的嬉戏,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哦,逗了一圈了,我们还是坐下来聊聊天,喝喝茶吧!哦,随便坐,在方塔公园无论你在那个位置,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落座的桌椅。哦,我们就坐在这个临池的亭廊里吧!叫上几杯茶,品品茶聊聊天。哦,你看呢!几位老人正在池子边垂钓呢!……

  哦,差点忘了,方塔公园连同周围仿宋建筑合并起来就是方塔苑。这可是购物休闲的好去处,哦,方塔苑的茶楼最有特色,有空来坐坐呀!

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4)——去书台公园闻闻

  (正在修改……

  今天(3月13日),我去了书台公园。书台公园位于虞山东南麓,建成于1977年10月,占地1.2公顷。书台公园因读书台而得名,相传是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地方。

  一进入公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寻天然趣”的月洞门,一进月洞门,即葱茏绿意,长林鸟语,别有洞天。这里多古树,榉、朴、栎、枫香杂处,多愈400高龄,或雄伟苍劲,或潇洒轻盈,或繁枝盘缠,或挺拔扶疏。哦,最有特色的还是那“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 这里的梅花主要有黄、红两种颜色。黄有浅黄、金黄的,红有粉红、火红的;有含苞欲放的,有傲然怒放的。她们将那清幽的芳香散溢于整个公园。绿阴深处有高阜,阜顶有石亭,这石亭就是读书台,居高岭下,古朴端庄,拥有一中儒雅气质。

  亭外有石径相环,可供留连。亭在高处,又在林中,临风四面,清凉易人。亭门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说的一定就是书台的这个绝妙之处吧!

  我走进亭内,只见里面只有一张石桌,两个圆形石凳子。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石桌和石凳的面上都刻有梅花图案而且石桌石凳侧面四周围都刻有古汉字,我猜测可能是昭明太子读书时刻下的。亭子朝南内壁嵌有“读书台”、照明太子像、《读书台铭》等碑刻。我在昭明太子坐过的石凳上小栖了一会儿,闻闻那浓浓的墨香味儿。

  亭北坡比较陡,与焦尾轩所在的高石础形成一个小小的翠谷,谷底有泉,叫“焦尾泉”。“十里青山入半城,七溪流水皆通海。”常熟故名琴川,有七溪平行如古琴之七弦。有一溪沟连七溪,逶迤至虞山脚下,犹如琴之尾,又以东汉蔡文姬之父蔡邑有焦尾琴而名此泉为“焦尾泉”。现在那溪已不复存在,这泉尚且残存,水质甘美,为烹茗上品。相传焦尾轩茶客所品茶是用这上品泉烹制。(我想现在一定用的是自来水,因为这泉现在实在是少得可怜,我真害怕她有朝一日会干涸。)

  绕过焦尾轩,来到轩后又遇浅水一泓,石上刻其名“壁垒池”。池在巨岩间,高树投影,幽幽黛色。抬头可见巫公祠。(现在已经演变为茶室,正有很多茶客在品茶聊天呢!)

  走上石阶绕过巫公祠便来到后山坡。后山坡石头可真多呀!哦,那刻有大字的五块石头一定是五福石啦!它们分别刻着“寿”、“富”、“康”、“德”、“考”大篆。哇,它们对面还有一块独立的巨石,上面刻有“适可”两个大字,左上角镌刻着小字行书“昨夜飞来”,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主翟启甲手迹。

  我沿着石径西行路过巫咸亭,来到雅集亭。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虽然这亭子没有别的亭子那样秀美,但有它的特别之处,它全部是用石头垒筑而成的。亭顶悬吴县状元韫玉隶书“雅集亭”。

  沿着雅集亭西的山径再向深处走,没有什么建筑了,只有如牛群的乱石和茂密的杂树。树石纵横,野趣盎然。我一直走到尽头才折回。此地已在辛峰亭脚下了。

  读书台之南紧挨着的是石梅小学。百年名校的琅琅书声不时传入书台公园内,令人联想翩翩。在常熟这片大地上,这琅琅的书声已经传承很久很久了。

  哦,你去读书台最好是雪天。那时天地素洁,阜成雪台,银枝横斜,腊梅含金……踏雪怀古,信步林泉,遥想太子当年黄卷青灯,西窗苦读的情景,一种儒雅高洁的美感便会油然而生,有书读的日子真是好日子。

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5)——去翁氏故居见见

  在我们常熟古城区,翁家巷内坐落着一座明清古建筑群,这就是翁氏故居,现在的翁同和纪念馆。翁氏故居,南为翁家巷门,北至山塘径岸,东至南市里,西至书院街(在第一人民医院对面)。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建筑设计遵循古代官绅住宅以中轴为主的形制格局,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彩衣堂、后堂楼和双桂轩等,共为7进。我的足迹以中轴为主线,略向两边延伸。

  那天(五个周日),我和妈妈沿着书院街来到了翁同和的故居。我们来到翁家巷石柱门口,石门上方“状元坊”三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古朴典雅的石坊柱上还镌邑人、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撰写的楹联:

  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抚相画栋雕梁门第海虞称冠代;

  何必数榜眼感旧会元有坊华篇胜迹声名琴水让高山。

  进入这古老的小巷,没走几步,便来到了翁同和纪念馆门口。

  我们进入门厅,只见有一块匾悬挂在门厅里,上面写着“状元第”。听妈妈说,此匾由学前街翁曾源(翁同和的侄子)宅移来,常熟在清代一共出了6位状元,翁曾源是最晚的一位。在科举制度废除百年以来,仅有这块“状元第”匾仍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匾的上框雕有二龙夺珠,左右各一龙,回视明珠;下框雕有双凤牡丹;四框雕有云山。全部加以真金描绘,制作精美。历时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仍光彩如新。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进。第二进是轿厅,是贵客下轿、待茶和等候主人接见的处所。上置家堂,匾曰:“恩向日边来”。左通账房、教庠,有管家人等居住。右通玉兰轩,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我早听说玉兰轩里陈列有巨型黄杨木雕《万物呈祥》,而且那上面雕有十二生肖,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和妈妈来到了玉兰轩的陈列馆里。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黄杨木径约达60厘米,根须虬曲盘缠,繁密达百数。雕刻家随根须原形稍加斧凿,即呈鸟兽虫鱼花果种种,诸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无不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

  (万物呈祥)

  玉兰轩小院有玉兰树,院北有二层小楼,名“书阁”,阁中陈列先生书画作品若干。正面墙上所布《黄公谷诗》行书版屏为翁同和书法作品代表。另外《虎字版屏》的四个“虎”字,是他在73岁时所书。据资料记载他在《日记》中写道:“壬寅正月十七日,寅,二时起,秉烛写虎字数十幅,淋漓纵逸,如对神明,人或籍辟邪也。时正大雨一阵,再卧,甚乏,晨起题识。”可见他创作态度之严谨。还有行楷“入我室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是先生为常熟铁琴铜剑楼(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题书,是翁书中的杰作。

  (虎字)

  看过第二进,我们向第三进进发。第三进是举世瞩目的彩衣堂,是翁宅的主建筑。堂内大柱有对联(钱仲联书):

  一代完人,风烟乔木长留,忧国当初,谣诼到峨眉,零雨东归龙阙变;

  九州硕望,日月新天临照,升堂此际,精灵通肝xiǎng(上面是“乡”下面是“虫”)大云西仰鸽峰高。

  (彩衣堂)

  据资料介绍:道光十五年(1835年)翁心存(翁同和父亲)奉旨去浙江主持乡试完毕,回故里庆贺母亲75岁寿辰,恰值嘉庆帝的皇后纽祜禄氏60大寿。翁就请江苏巡抚陈鉴书写了“彩衣堂”匾额,以示“彩衣娱亲”之意,并记国恩家庆盛典。彩衣堂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明代晚期建筑,面积235平方米。梁、柱、枋、椽、额等处均施以江南民间风格的彩绘图案,总计116幅150平方米,分为纯包袱、全构图包袱及仿官类彩画三大类。用青、蓝、绿、黑、白、黄、褚等,色彩素雅,基调柔和。图案有织锦纹、浮云、游龙、仙鹤、松梅等。内容有“喜上眉梢”、“鹤鹿松枝”(送子)、“狮子滚绣球”、“莲池鸳鸯”等。部分画面并施沥粉堆塑,具有立体感,堪称江南彩绘的代表作。

  (彩绘代表作之一)

  我们来到一座凹字形楼房,这就是第四进,俗称堂楼,为日常起居之所;现辟为翁氏历代事迹展览区。展中多有珍品。如翁同和在游文书院读书时作的课卷。翁先生先后教授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被称为“两朝帝师”。翁先生教授光绪,除常规教授《四书》、《五经》等经典,还教授了许多中外史地知识和早期改良主义著作,打开了光绪帝的视野。陈列的魏源编《海国图志》、薛福成著《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等即是翁先生曾经采用的教材。杨乃武案是清代四大奇案之一,展品中有翁同和对此案的记载。陈列的还有:翁同和代拟的先拨广西库银十万两犒抗法的刘永福黑旗军的电旨;表明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主战立场的奏本稿;在《马关条约》上的批语等。

  来到第五进即双桂轩,只见庭院广阔,陈设朴素,“双桂”由院中两株桂树而名,但是现在的桂树已经代换,而屋宇乃旧物,院中还有一口古井。院有月洞门,西通柏古轩和小南园。小南园花木扶疏,假山妙叠,曾是主人着意经营之所。柏古轩前原有古柏,曾是翁先生童年居处。月剪柏姿,风摇竹影,黄卷青灯……在此盘桓,可遥想少年翁同和夜读的情景。

  我的介绍好像只是没有着色的画,翁氏故居的内涵相当丰富,而是一幅色彩绚烂的图画。

  (写于2005年4月1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