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优秀4篇】

时间:2023-01-09 08:10:46 | 作文来源:小练笔

七夕情人节的习俗 篇一

七姐会

姑娘们凑钱集资组成“七姐会”,七夕前三四个月,“七姐会”就开始筹备过节所需要的用品。

姑娘们用彩纸、米粒、芝麻、瓜籽等材料制作成微型花朵、器皿、人物等各种精美细致的小工艺品。

到了农历六月,还将谷种、绿豆放入瓷碗浸泡发芽,制作成作“拜仙禾”和“拜神菜”,供“摆七娘”用。

摆七娘

七月初六晚上,姑娘们各自在家门前或厅堂中摆设八仙桌,插上香烛,点起最好的檀香,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配上古董珍玩、鲜花时果和胭脂红粉一起摆设陈列,供人参观欣赏,这就是“摆七娘”。

睇七娘

从七月初六开始一连三晚,本地或四乡群众便前往姑娘们家里参观姑娘们的手艺,名曰:“睇七娘”。

哪家“睇七娘”的人越多,哪家的姑娘就越体面。

香雾缭绕中,男士们认真窥视各位姑娘的一举一动,有中意的便在日后托媒人去说亲。

拜仙

初六至初七一连两晚,姑娘们靓妆艳服,焚香点烛,遥对星空跪拜,这便是“迎仙”。

自三至五更,连拜七→www.xiaolianbi.com←次,向织女祈求幸福美满,称为“拜仙”。

乞巧

拜仙后,姑娘们手执彩线登上绣楼,对着月光将丝线穿过针孔,名曰:“乞巧”。

连穿七枚孔者叫得巧,否则叫输巧。

少女们在稀星朗月下,穿针引线暗卜未来。

天河夜话 篇二

七夕兰夜,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时代,也有情人们携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听天河私语的。

七夕节的起源 篇三

七夕节,节日最早源自于汉代,在这个时候,妇女摆好贡品,向天祈祷, 祈求织女让自己变得心灵手巧,东晋时期最早有记载七夕节的记录,七夕节最早是来自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在古代文献中可以说明,在三四千年前,人们以及知道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也与时间崇拜有关,七和期同音,所以古人计算时间中经常用七代期,在唐诗宋词中,七夕和妇女乞巧也多次出现。

七夕的来历 篇四

唐朝时皇帝与妃子在七夕时节夜宴,而宫女们则拜天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长久不衰。

在宋元时期,七夕乞巧则是特别隆重,城中还设有乞巧市。

到了七夕前夕,乞巧市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都快堪比春节了,这也表明古人十分的重视七夕。

之后就有了牛郎织女的神话爱情故事,被融入了乞巧节,之后乞巧节还会有未出阁的姑娘仰望天空,祈祷自己也可以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成就一番美满婚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练笔为大家整理的4篇《七夕节的习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