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译文(10篇)

时间:2023-01-05 16:32:51 | 作文来源:小练笔

全文《兰亭序》拼音: 篇一

yǒng hé jiǔ nián ,suì zài guǐ chǒu mù chūn zhī chū ,huì yú huì jī shān yīn zhī lán tíng 。xiū xì shì yě ,qún xián bì zhì ,shǎo zhǎng xián jí 。cǐ dì yǒu chóng shān jun4 lǐng 、mào lín xiū zhú ,yòu yǒu qīng liú jī tuān yìng dài zuǒ yòu ,yǐn yǐ wéi liú shāng qǔ shuǐ 。liè zuò qí cì ,suī wú sī zhú guǎn xián zhī shèng ,yī shāng yī yǒng ,yì zú yǐ chàng xù yōu qíng 。shì rì yě ,tiān lǎng qì qīng 、huì fēng hé chàng ,yǎng guān yǔ zhòu zhī dà ,fǔ chá pǐn lèi zhī shèng ,suǒ yǐ yóu mù chěng huái ,zú yǐ jí shì tīng zhī yú ,xìn kě lè yě !

fū rén zhī xiàng yǔ fǔ yǎng yī shì ,huò qǔ zhū huái bào ,wù yán yī shì zhī nèi ;huò yīn jì suǒ tuō ,fàng làng xíng hái zhī wài ;suī qù shě wàn shū ,jìng zào bú tóng ,dāng qí xīn yú suǒ yù ,zàn dé yú jǐ ,kuài rán zì zú ,bú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jí qí suǒ zhī jì juàn ,qíng suí shì qiān ,gǎn kǎi xì zhī yǐ !xiàng zhī suǒ xīn ,fǔ yǎng zhī jiān ,yǐ wéi chén jì ,yóu bú néng bú yǐ zhī xìng huái ,kuàng xiū duǎn suí huà 、zhōng qī yú jìn ?!gǔ rén yún :sǐ shēng yì dà yǐ ,qǐ bú tòng zāi !

měi lǎn xī rén xìng gǎn zhī yóu ,ruò hé yī qì ,wèi cháng bú lín wén jiē dào ,bú néng yù zhī yú huái 。gù zhī yī sǐ shēng wéi xū dàn ,qí péng shāng wéi wàng zuò 。hòu zhī shì jīn yì yóu jīn zhī shì xī 。bēi fū !gù liè xù shí rén ,lù qí suǒ shù ,suī shì shū shì yì ,suǒ yǐ xìng huái qí zhì yī yě ,hòu zhī lǎn zhě ,yì jiāng yǒu gǎn yú sī wén !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 篇二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绍兴山阴县兰亭集会,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文章是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其实从他的《兰亭序》书法作品已有真实流露,前面的书写是没有错误的,后面就有了涂涂改改,这体现了王羲之当时的心情是一波三折的,抒发作者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千古同悲的无限感慨!《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我的观点是:不管《兰亭序》是何人所书?它的文字和书法之美,都已经深入人心,美仑美奂,堪称一绝。若有一日,即使说兰亭集序换作者了,这“天下第一行书”也不会变。

我们都知道,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后人称其字体为“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可惜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的《兰亭序》只剩钩摹的乱真副本,真迹不现今世,相传真本的《兰亭序》已经随唐太宗李世民陪葬昭陵。我们临摹《兰亭序》,首先要知道《兰亭序》的章法巧妙,纵有行,横无列,大小长短错落有致,同字异形,千姿百态,无一雷中。《兰亭序》的结构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有的是上紧下松,有的是左收右放,有的是中宫收紧,还有的是重心平稳。《兰亭序》的笔法精妙,有“两”点写成一横,有一横写成了“三”点,还有很多字被简略了笔划,如《兰亭集序》中的“流”“哉 ”等,举不胜举。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有利于书写时,可以达到“快”、“便”、“自然洒脱”以上就是《兰亭序》独特的一面,真正做到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高深莫测的境界。

要临摹好《兰亭序》,其一选择好版本是关键,所谓的临摹要分开说的,“临”就是书写者看着原本原作,一笔一划地练习,“摹”就是把纸放在原本原作上,先用笔钩成字的外形,轮廓,再用墨水填满中间的空白。大家认可有五大临摹本,虞本、褚本、冯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绢本、定武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我学的是《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能展现一代书圣的书法神韵。千万不可选择把字放大的,不是原来的尺寸,不可临摹。其二选择毛笔,临写《兰亭序》不宜用长锋笔,不宜用比较软的笔,这是个人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其三要多加临摹,反复思考。杨再春老师说自己独爱《兰亭序》,他都临摹了三百多遍。对初学者来说,更要多加练习,在此祝大家的书写水平更上一层楼。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如何书写《兰亭序》。

在《兰亭序》的全文中,没有一字的写法是相同的,下面我来说说点的变化和写法,在行书中点可以当横用,有呼应点,有长捺点。“浪”和“朗”是特殊点,是从隶书里演化过来的,也带有篆书的笔意。“不”和“外”字虽都是长捺点,但写法不同,“不”字是露锋入笔向右下稍顿后向左快速出锋;“外”字是回锋收笔不出锋,要懂得如何运用露锋和藏锋。“流”字少了一点,最后一笔是不钩的,三点水有点像隶书的写法。特别是“云”字头一点为圆点,最后一点为方点,这种的书写技巧为圆起方收,方圆结合,动静相宜,行书要以圆笔为主,方笔为次。“之”字一点是露锋起笔,轻落向右下重顿,回锋收笔向左下出锋,顺势意连下面的笔画。“其”字有特殊的写法,这个“其”字的笔画是先写一竖的,下面两点是呼应点分的很开。“领”一横写成小短点,右边是个带钩竖,这是王羲之的书写特点。我顺口说到竖的写法,下面还会继续说到的。

再说横的变化,在兰亭集序全文中“一”字就有7种写法,“未”字是下凹横,“所”和“乐”是俯视横,要注意区分露锋和逆锋起笔。有个“林”字有两横分别为左尖横和右尖横,在结构上是左收右放的。有个“形”字是右边让左边的,有个“外”字把点写成长捺点,在结构上形成了左右各不相让。有个“视”是上开下合的。有个“不”字是重心平稳的。有个“室”是上重下轻的。还有个“得”字是上合下开的。

竖的写法,“仰”字左边单人旁是垂露竖,露锋起笔轻顿后向下行笔,稍驻后回锋收笔,右边是个带钩竖。“情”字左边是带钩竖,露锋入笔稍顿向下行笔,未端重顿右上出锋,其目的是为了连接右边第一笔小点横的。“古”字这一竖是露锋起笔后略顿笔,转锋直下行笔,至中段向左下呈弧线行笔后顺势出锋。“怀”字左边一竖是坠落顿住,像蜻蜓的尾巴,这是中锋用笔,在全篇<<兰亭集序>>中以中锋用笔为主,侧锋用笔为辅,这也说明了王羲之用笔是“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灵动而不松散,苍拙而不滞怠。

再说说撇的写法:如“和”字是短撇,逆锋入笔即顿,向左下撇出,取势较平,也叫平撇。“会”字头一撇,露锋入笔,向左下行笔,中部稍粗,两头稍尖{也就是说开始不重,快出锋时,越来越重}。“少”字是兰叶撇,一波三折的。“感”是曲头撇,露锋起笔向右下顿笔转锋向左下行笔,出锋带钩收起,是有难度的。

接下来说下捺的写法:如“故”字带钩捺。有个“之”是平捺,逆锋入笔稍顿后提笔向右稍下逐渐用力,未端提笔,平移偏下收锋。有个“人”是竹叶捺,露锋入笔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行笔,未端提笔出锋。有个“大”王羲之的原意是想写反捺的,由于心情的变化最后用斜捺收笔。有个“迁”“述”“迹”等等走之底,都有不同的写法,特别是那个“迹”字,最后一笔是逆锋入笔稍顿向右平行运笔,笔力逐渐加重,未端回锋收笔。

折的写法:“丑”字是横折,露锋入笔向右行,顿笔转折向下,未端回锋收笔。“世”字是竖折,露锋入笔,再折向右行,未端回锋启上或顿收,竖的长短,因字而异。“丝”字是撇折,露锋入笔稍顿向右下斜行,未端折笔向右上出锋启带下笔,折角大小因字而异。

提出的写法:“或”字是长提,接上笔或露锋入笔,稍顿后右上提出,笔启带下笔。“揽”字是短提,露锋或逆锋入笔,由重渐轻向右上提出,提短有力。“既”字是竖提,露锋入笔,向下直行,未端稍顿后向右上提出。

钩的写法:“列”字直接钩。“亭”字是圆曲钩像月牙,露锋入笔向下逐渐用力,未端提笔向左下撇出。“殊”字推出去的钩,露锋入笔,向下均匀用力,未端顿笔向左平推出锋。“盛”字是有轻到重向上收。“哉”字是少了一撇,钩的有力。如“也”是一般的向上钩。“悲”字是卧钩,从上面“非”字最后一横带笔下来向上一钩点,接着再写卧钩,露锋入笔向左上弧形运笔,未端顿笔向左上用力出锋,这种写法是“书圣”的独特一面。'尽”字的写法是横划重横交错,中宫收紧。当然也有平横的字如“言”字。“朗”两个方向向内钩。有些字是在空中运作的:如“茂”“”是“以”“列”等临摹时要注意“藕断丝连”“意断情连的”。真正做到了点画相互呼应,顾盼有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二十个“之”字,七个“一”字,其中有二个相同的字,我说一下,如“畅 ”“今”“所" ”“其 ”“足”“盛”等,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出神入化,各有风彩,绝无雷同。学习《亭集序》还要注意字与字之间参差错落,疏密有致。行与行之间基本等距,偶有宽窄,但避让合情合理。气脉连贯,趣味无穷。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由此,更让后世对《兰亭序》的崇敬,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是无可争议。

千古一字为何不同 篇三

《兰亭集序》的摹本不光有唐一代,后世名家中临兰亭者比比皆是,《兰亭集序》仿佛就成为一块书法名家的“试金石”。然而在诸多的`摹本中,一个问题出现了,这变动的一字究竟该以官修史书为准,还是该以摹本为准?似乎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在史书和摹本之间有一个“怏”和“快”的不定之字呢?

兰亭序繁体全文 篇四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人物评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仕途担荡,官拜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今存散文二十七篇,多为书笺杂贴,以《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一作《兰亭集序》)最为著名。公元353年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一个名士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众人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辑之以为《兰亭序》。王挥毫作了是文。今存《兰亭诗》包括二十一人所作三十七首作品。文章隽爽流畅,洒脱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但却在诗意中创造了一种冲击老庄哲学的艺境。今存诗三首,形式上未脱离玄言诗的格调。其中《兰亭诗》(仰望碧天际)一首有较高的价值。“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两句,颇有理趣。沈德潜《古诗源》说:“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

兰亭序全文: 篇五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 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 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全文《兰亭序》繁体: 篇六

永和九年,歲在癸(guǐ)醜,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稽(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群賢畢至,少(shào)長(zhǎng)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shèng),所以遊目騁(chěng)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fú)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qǔ)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zàn)得於己,怏(yàng)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fú)!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兰亭序全文 篇七

(晋)王羲之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解读“世造兰亭意” 篇八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表达的对于“生死”的人生态度正是根植于这种普遍性的思想转型期。像王羲之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世族经济、社会地位、政治特权,他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济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这种转向使得王羲之在本应是山水描写的《兰亭集序》中灌输了自己的生死观。在吴迪、赵丽明看来,处在某种转向之中的个体思想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可能其自身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不会自觉地在作品中自然流露。“怏然”作为的复义现象出现在王羲之关于生和死的议论中带有很大的合理性,它反映了一种较为综合的思想状态,这也是所谓的“世造兰亭意”了。

原文: 篇九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书法特点 篇十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作用笔方圆结合刚柔兼济既严谨又潇洒传为王羲之醉酒后的作品醒来后王又写多幅均无第一幅的神韵可以说至今无人可与之比肩兰亭序所代表的姿媚瘦硬的笔风在后世极为流行所谓“学书先学王”只在唐代颜真卿创肥壮的颜体以后这种风气才有所改变。这里面的每个“之”字字体都不一样,《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在和一些文人举行的“修契”宴会上,为他们诗写的序文手稿。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最精辟的概括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以上就是小练笔为大家整理的10篇《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